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市县融媒体中心作品精选 > 热点推荐 > 正文 |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发现跳蛛新种 |
2025年07月03日 21:34 来源:桂林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世杰 |
记者从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近期,河北大学蛛形学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花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跳蛛新种——花坪尼格蛛。它的发现为我国的跳蛛物种丰度研究增添了新内容,并进一步证实花坪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大型兽类生活的良好场所,也是蜘蛛栖息的理想领地。 花坪尼格蛛雄性外形。(图片由余锟提供) 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区交界处,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达15133.33公顷,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今年以来,在桂林市林园局支持下,河北大学蛛形学实验室研究团队在花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蛛形纲物种调查。调查期间,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蜘蛛,其雄性体长约7.34毫米,雌性体长约7.53毫米。它们的背甲呈深色,雄性腹部后部略浅且有背盾,雌性腹部无背盾,背侧有白色区域。在它们的眼睛中,中眼较大,直径约0.62毫米(雄性)至0.64毫米(雌性);腿为深褐色,带有长而细的刚毛。雄性触肢的生殖器结构复杂,具有弯曲且粗壮的插入器和发达的顶叶;雌性外雌器呈长方形,受精囊呈厚V形,内管稍扭曲。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验室分子鉴定分析与研究、专家的详细论证后,研究团队认为,这种蜘蛛为跳蛛新种,并取名为花坪尼格蛛。随后,研究团队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投送到国际知名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中文名:《生物多样性数据杂志》)。经过同行专家审稿后,论文于6月发表在该期刊第13期。这也标志着该跳蛛新种得到了国际认可。 桂林市林园局相关专家介绍,花坪尼格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跳蛛科、尼格蛛属,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跳蛛。目前,花坪尼格蛛仅发现于花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中,为区域特有种。保护区植被丰富,湿度较高,非常适合花坪尼格蛛繁衍生息和保持其种群的稳定增长。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跳蛛科的物种多样性,还为研究跳蛛的进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