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壮观客户端 > 推荐 > 正文

消暑神器或变“喷火器”!消防实验揭露隐患

2025年07月04日 20:12 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 记者 黎莹遐 文/图 编辑:邱晨 徐世杰

炎炎夏日,驱蚊花露水、降温喷雾、杀虫剂等产品使用频繁。然而,这些消暑神器若使用不当,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7月4日,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一组实验直观展示上述产品的安全隐患,提醒市民正确使用。

在第一个实验,一名消防员按下杀虫气雾剂喷嘴,另一名消防员将点燃的打火枪伸向喷出的雾状区域。只见喷雾接触明火后瞬间燃烧,形成一条数十厘米长的火舌。

杀虫剂喷雾接触明火后瞬间燃烧。

高温天气里,不少市民习惯将降温喷雾直接喷洒在衣物或腋下、后背、脖颈等易出汗部位。第二个实验中,消防员将降温喷雾喷在一块模拟衣物的布料上,随后靠近明火。布料被迅速点燃,几分钟后便烧穿了一个洞。

烈日暴晒后的汽车内部如同蒸笼,部分车主使用降温喷雾快速制冷。在第三个实验,消防员用一个带盖的盒子模拟相对密闭的车内空间,先往盒内喷洒降温喷雾,后将点燃的打火枪伸入盒中。记者观察到,火焰瞬间从盒内蹿出,并伴随“砰”的一声,盒盖被冲击得发生位移,盒子内部发生了爆燃。

盒子内部喷洒了降温喷雾,遇到明火发生爆燃。

“这类喷雾产品通常含有乙醇、丁烷、异丁烷、二甲醚等易燃物质,遇到明火会燃烧,在密闭空间内则会发生爆燃。”南宁市兴宁区朝阳消防站消防员韦卓林提醒,市民购买此类产品后,要认真阅读瓶身上的产品说明,注意远离火源,储存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在密闭空间内谨慎使用。

此外,夏季高温,车辆经过暴晒后车内温度飙升,像打火机、香水、罐装喷雾及手机充电宝等物品,下车后一定要随手带离,切勿遗留在车内,以免引起爆炸起火等危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