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AI体验官·行走中国现场 直达东盟脉动 > 热点聚焦 > 正文 |
AI体验官探粤港澳大湾区丨佛山智造亮出真功夫 |
2025年07月08日 08:5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大湾区行报道组 编辑:徐世杰 |
佛山,南粤制造业重镇,也是咏春拳的发祥地。 从这里诞生的AI,自带制造业基因,继承了刚柔并济、寸劲发力的武学智慧,让智造亮出真功夫,为千行百业注入新动能。 技术解构: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这是一个小公司的创业故事。佛山市灵泽万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3人团队中有12名研发人员——如同咏春拳标志性的日字冲拳,他们以“快准狠”的技术解构能力,连续推出多款AI产品,在市场打出务实高效的连环招。 7月2日上午,在灵泽万川公司,AI体验官请企业创始人李琢介绍企业定位,他给出一个颇具实战智慧的答案:“我们帮企业把AI‘高难度动作’拆解成‘基础招式’,最终达到授人以渔目的。” 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来到位于佛山市的灵泽万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李琢(右二)通过手机介绍灵泽万川员工应用助手的功能。 首式建模解构,为特定企业、行业开发AI应用。推出针对玉器加工的3D建模技术,将设计生产周期从10多天缩减到2天,从输入需求到出设计图只需数十秒。这款AI产品卖得不错,不仅是佛山多家知名玉器加工厂,连贵州丹寨的银匠村都成了客户。 次式内容解构,推出万川AI新媒体平台。10秒出方案、5分钟成视频,每分钟视频成本仅4元,并通过更优算法、更快速度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为验证实效,AI体验官现场“下单”制作一条视频。我们发现,AI在抓取新闻热点、匹配素材、优化标签时表现老练,深谙爆款窍门。同时,平台还支持多语种视频制作,一家佛山门窗企业借此“出海”推广,一个月内斩获超百万元的东南亚订单。 7月2日,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来到佛山市,走访灵泽万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的AI工具2天可做40集短剧,AI分身剪视频、做短剧轻松“拿捏”。 最关键的第三式算力解构,今年6月26日,灵泽万川推出自主研发、全链条国产化的AgentBox智算一体机。它可以理解为“AI员工生产工厂”——企业用它生成自己需要的AI员工,如AI跟单员、AI评标师等,响应快、效率高,并且“任劳任怨”。 “设备只有两个机顶盒大,用户无需自建算力中心就能实现智能化。”李琢认为,智算一体机能适应各行各业对个性化小模型的需求,主打经济适用,操作门槛低,培训两天就能上手。这几日,订单纷至沓来。 AI体验官们心痒痒了——谁不想拥有一个能干的AI助手?李琢笑着透露,公司也推出了针对个人用户的PC机,价格只有企业的一半,公司还储备了未来3—5年的迭代产品,以更多连环招应对市场风云。 7月2日,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来到佛山市,走访灵泽万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的AI助手在工作群里“高情商刷存在”,老板夸他一句,他直接表演“原地起飞”,老板骂他两句,他火速切换“乖巧懂事”模式。人类打工人:这操作我会,但我要脸。 刚柔并济:机器人练就“张飞绣花” 安检、存包、手机贴封条,7月2日下午,穿过保密门禁,AI体验官走进佛山市顺德区的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 如此神秘,这里有何看点? 伸缩、转体、挥舞手臂……实验室中,10多台橙色六轴工业机器人举着“杠铃”,持续进行整机耐久测试。金属关节转动的嗡鸣声,恍若工业版“木人桩”训练。 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采访团来到佛山,探访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零距离感受复合机器人的多元性能。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高端制造的重要工具,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们的机器人已在广西多地生产一线应用。”蓝橙实验室主任助理脱立恒介绍,南宁一电池制造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电池包封装工作,良品率位列国内行业前三;北海一玻璃生产企业,在使用机械臂来抓取玻璃原片后,流水线效率提升了近50%。 “明珠”何以璀璨?关键在精度。 “这台高精度、高刚度、高可靠性工业机器人,是我们最新的科技成果。”运动控制高级研究员张晓宇将AI体验官带至一台银灰色大型机器人前——它体型庞大、臂膀粗壮,散发着“硬核”气概。 “它干起活来像‘张飞绣花’,特别精准!”张晓宇介绍,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全部自研,精度、刚度较传统机型提升3倍,负载500公斤设备时动作不变形,误差控制在0.3毫米内,能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的制造环节等。 不仅手巧,还要智脑。蓝橙实验室的工程师为机器人装备了3D相机、触觉传感器和多模态智能感控技术,使机器人拥有观察、思考、判断能力,成为集群协同、智能决策、多域赋能的钢铁侠。 应用至上:制造业是AI最好的“练功房” 咏春拳以实战为核心的基因,深植于佛山AI企业的发展逻辑。应用,也是AI体验官在佛山听到的高频词。 在一些城市和企业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大研发应用时,佛山在“贴地出拳”——灵泽万川瞄准中小企业“用得起”的需求,美的机器人聚焦车间“焊得准”的刚需。 “我们的技术研发,始终围绕本地产业在生产和销售端对AI的需求展开。”李琢坦言,佛山丰富的制造业体系,是本土AI最适宜的“练功房”,“只有应用于产业一线的土壤,技术才能生长出有生命力的解决方案。” 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最急需解决的是应用问题,AI技术大有可为。”目前,该中心已聚集20余家AI生态服务商,可提供超10个行业大模型、超百种AI标准产品以及超150个可落地应用的解决方案,助力近百家佛山企业升级。 基于这个导向,今年1月,佛山市发布模界·企业AI应用商城,上架近百款小模型商品,链接产学研用多方,推动更多场景落地。 AI体验官注意到,佛山在陶瓷机械、智能生产线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广西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形成天然互补。若两地进一步深化在陶瓷等优势产业合作,打造“佛山智造+广西产能”模式,潜力巨大。 柔可赋能千行百业,刚能筑牢制造根基。佛山智造,正在数字与实体的碰撞中激发强劲潜能。 佛山不“佛系” 记者观察 蓝色代表美的,橙色代表库卡(全球第二大重载机器人公司库卡)——蓝橙实验室的名字虽然可可爱爱,却丝毫不减美的集团进军AI领域的魄力与速度。 大湾区之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佛山。蓝橙实验室研发的高刚高精重载机器人,在对精密度要求很高的航天装备加工领域玩起“张飞绣花”,能实现误差指标在0.3毫米以内。 早几年,重载机器人还是“卡脖子”技术,尤其是核心部件减速器掌握在日企手里。美的集团每年为蓝橙实验室投入2亿—3亿元科研费用,短短几年就实现了核心零部件RV减速器和整机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多赛道科技产业的布局,显示美的集团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生产转型的决心。 佛山,这个昔日的制造业重镇,面对制造业转型难题,正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完善产业生态。除了美的库卡,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华数机器人也落地佛山,美的、海天、溢达等龙头企业已率先应用AI技术。佛山,正在勾画一个千亿元的机器人产业版图。 佛山在智能制造转型之路上正雄心勃勃、步步进击,其拒绝“佛系”的进取姿态尤为鲜明,为我们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了镜鉴——“龙头带动+算力基建”模式在广西是否也能落地开花?以AI技术激活传统产业,借算力枢纽撬动东盟数据流,广西是否能舞出破局剑招,在区域合作中当好进击的先锋? 报纸版面截图。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链接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