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大家庭有一半以上的成员从事教师或教育相关工作。
在桂林,有这样一个教育世家,一家四代有12人从事教育工作,教龄加起来将近300年。在这个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家风。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以体谋老人家,倾听这个教师世家的感人故事。
祖辈:热心公益,筹资办学育人才
“说起家里从事教育行业的起源,最早应该从我的父亲说起。”96岁的以体谋老人说。
以体谋回忆,抗战期间,北平成达师范学校迁至桂林清真寺内办学,并计划在六塘镇办附属小学。他的父亲以述祖负责筹集经费、修建教室、购置教室设备、聘请教员。1939年初,学校宣告成立,当时有170多人入读。学校鼎盛时期有学生11个班400多人,不仅为六塘普及小学教育,还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以体谋从懂事起,就感受到乡亲们对他们家特别尊重,看到父亲都会躬身叫一声“以老师好”。
父辈:无悔一生,育人授业尽情怀
1983年,以述祖去世,但他尚学崇德的品格,却深深影响了以体谋。
以体谋初中、高中都是在桂林中学度过的。当年一心想学詹天佑修铁路的以体谋,考取了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1944年,唐山交通大学南迁。以体谋在迁移中走失,缺吃少穿,结果患了肺结核,只得回到家乡养病。1948年,他再次考取了广西大学教育系。
1952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桂林师范学校、临桂二中、兴安师范学校、桂林地区高中工作,担任过桂林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兴安师范学校副校长、桂林地区高中教导主任等职。
“1986年,以老师和师母看到我们的衣服因为破旧多处脱线,师母一件件帮我们缝好。”“我高考失利不敢去见他们,以老师却不断地写信叫同学转交给我,安慰我鼓励我,还寄来资料让我自学。”……以体谋珍藏着不少当年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件。
从教数十载,以体谋桃李满天下。2011年,遵照老伴苏素芳的遗愿,以体谋拿出与老伴多年节省下来的10万元,在六塘镇中心小学设立“苏素芳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设立奖学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以体谋说。
子辈:接力耕耘,教书育人创佳绩
父辈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执着,家中的子辈都看在眼里。他们中不少人也从事了教育相关工作或走上三尺讲台,有的还选择教师做自己的人生伴侣。
“当时父亲会有意无意地念叨,自己那一大堆数学书需要有人来继承啊。”以体谋的四儿子以伟男高考志愿填的都是师范类专业,毕业后走上了讲台。
从教38年,以伟男成为桂林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桂林市首期“园丁工程”B类培养人才。先后带了十多届毕业班,桃李满天下,有十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先后被广西师范大学聘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被桂林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国培讲师。
以伟男的妻子王璇也是一名教师,目前执教于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从教已35年,获得过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广西语文特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被广西师范大学聘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和国培班讲师,还是桂林市“名师工程”导师。
孙辈:薪火相传,三尺讲台写青春
如今,以家的孙辈中也有不少走上了三尺讲坛,成为家族第四代教师。
以体谋的孙女以琴1997年参加工作便一直在桂林市芦笛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教学能手。
孙女以灵琳是桂林十八中的物理老师,也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孙女以杰,本科就读中山大学哲学系,留美硕士毕业后,从事留学生教育工作。
师道传承、家风延续。“择一事,终一生”,成为以家祖孙四代共同的选择。他们在全力的耕耘中,收获了满园的桃李芬芳。(记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