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滚动条 > 正文

令人心驰神往!邕州八景今何在 访古寻踪探新貌 (2)

2024年11月13日 20:40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作者:周志英 彭媛媛 编辑:潘晓明

罗峰晓霞

地点:西乡塘区龙门水都景区一带

现状:名山如今鲜少人知,期待再现壮观奇景

罗峰晓霞奇观在罗秀山。记者 郭嘉祺 摄

罗峰晓霞。方朝明/绘

罗峰晓霞所在的罗秀山又名罗山、铜鼓山,位于西乡塘区安吉街道大塘村赤里坡,海拔136.9米,呈南北走向,与青秀山遥相呼应。

罗峰晓霞因山而生,因山扬名。据《南宁市地名录》记载,罗秀山自唐代已是游览胜地,明清时期曾在山间建有罗山寺、仙迹亭等30多处建筑。每当日出日落之时,霞光闪射,在山上可以看到彤云拥翠、暮霭依依的旖旎景色,甚是壮观。

明朝董传策在《罗秀山游谭记》中记叙了罗秀山山名的由来:“邕巨丽,盖称青罗二山。青山在郡东南,滨江而介通衢。罗山独窈然峙其西北。其名秀,盖以道人罗秀曾居山中炼摄故。”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将罗秀山记在了他的《重阳日记》中:“罗秀在其东,联络若一山,而峰岫错落,路亦因之。路抵中峰,忽分为二:左向西北者,为武缘道;右走直北者,为下山间道。二道界一峰于中,则罗秀绝顶也。”

对于罗峰晓霞的美景,明代南宁籍举人陈瑾在《罗秀山游记》中描写道:“奇秀甲一郡,钟灵毓异,气象开朗。白塔青山,峙左而捍下关,五象天马列前而作朝案,平田引双溪以环外户,旧寺伸两臂以护内堂。朝暾、夕照、秀色、祥光,可餐、可挹,洵邕管之神墟,峤南之福地也。且地灵人杰,仙佛同廛。”

感果寺与罗山寺是罗秀山两个最为著名的古寺。感果寺位于心圩乡振兴村花园岭(即现龙门水都景区罗秀山顶),而罗山寺则建于罗秀山半山腰处。两座古寺虽历代几次修葺重建,但又多遭损毁。在罗山寺旧址处,村民重建了两座庙宇,上面为罗山寺(1986年建),下面为罗秀寺(1991年建)。

如今,罗秀山还在,但知者甚少。令人欣慰的是,对于罗秀山文化历史的挖掘工作已经展开,期待可以再次欣赏到罗峰晓霞的胜景,打开它新的一页。

青山松涛

地点:南宁青秀山风景区

现状:胜景古迹展新貌,见证邕城历史变迁

青山松涛位于青秀山风景区。记者 叶子榕 摄

青山松涛。方朝明/绘

蓊郁苍翠的青秀山依邕江而立,江水绕山脚蜿蜒南去。山间古木参天,泉清石奇,云雾蒸腾,邕州古八景之一的青山松涛就位于青秀山。有资料记载,青山松涛经历了“青岫松涛—青秀松涛—青山松涛”的易名过程。南宁古籍介绍:“青秀山,县东二十里,一名青泰峰,与望仙坡相拱揖者,青秀山也。距城东南十里,雄奇秀拔,为邕江之砥障。崖洞相因,出泉甘洌。今名青山为八景之一,题曰青岫松涛。松为寺僧归元手植……”

青秀山胜景天成,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传世诗篇。明朝嘉靖年间被贬至南宁并寓居十年之久的董传策写下《青山歌》:“青山四时尝不老,游子天涯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仙人云盖飘亭子,泉水之清洵且美。我爱泉清濯我缨,白云袅袅衔杯生。披云直上昆仑顶,鞭龙一决翻沧溟。却洗尘氛破炎昊,路上行人怨芳草。”抒发游览青秀山的愉悦心情。清代诗人刘神清《青秀松涛》写道:“青峰拂翠处,望际若奔涛。不解苍松下,频惊白浪高。波从天外泻,韵向树间涛。崖碛浓阴里,萧疎众信豪。”描绘了青山松涛的万千气象。

如今,青秀山已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大量古迹、古建筑保留至今。山顶上临江矗立的九层宝塔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官至礼部尚书的南宁人萧云举所建,因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而得名龙象塔。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战争被炸掉的龙象塔重新修建,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十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色一览无余,青山松涛古景又见新貌,见证了城市腾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