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滚动条 > 正文

令人心驰神往!邕州八景今何在 访古寻踪探新貌 (3)

2024年11月13日 20:40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作者:周志英 彭媛媛 编辑:潘晓明

马退远眺

地点:今邕武路、邕宾路间的四厦岭

现状:旧时美景难寻觅,青松翠柏常留人间

马退远眺旧址在四厦岭。记者 黄红锦 摄

马退远眺。方朝明/绘

马退远眺,来源于马退山。在《南宁府志》中,就有关于马退山的记载,“在城北十五里,势如马退,故名”。《方舆纪要》中也有相关记载,“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故名”。

旧时的马退山有何魅力,得以被古人评为古邕州八景之一?文博专家李文介绍,马退山就是如今的四厦岭,旧时的马退山一座座山头连绵起伏,如同回环旋转,就像马退一样,所以称之为马退山。登上山顶,可远眺周围几十里。

马退山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出名,这背后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唐朝邕州刺史柳宽(柳宗元族兄)曾在山上建一茅亭,常与友人登山远眺,柳宗元曾代作《马退山茅亭记》一文,山便因人成名,为文人墨客游览胜地,马退山遂成古邕州八景之一。

《南宁府志》中也记载了柳宗元写的《马退山茅亭记》全文。柳宗元是如此描述马退山景色的:“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到了明代,右都御史张岳著有《登马退山望邕州》一文:“笋舆度岭又高峰,望极越山兴不穷。元气远浮瀛海外,人家多在翠微中。软莎黄犊迷烟雨,极浦归帆逗晚风。兵祲沉销春昼永,两江树色郁青葱。”

古人笔下的马退远眺,望白云飘飘,观日落美妙,山林葱郁,溪水潺潺,令人流连忘返。如今的马退山已变成公墓区,旧时美景虽再难寻觅,但青松翠柏,郁郁葱葱。马退山在古邕州历史上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弘仁晚钟

地点:江南区星光大道广西体育馆附近

现状:胜景被公园取代,更添历史厚重感

弘仁晚钟在星光大道广西体育馆一带。记者 郭嘉祺 摄

弘仁晚钟。方朝明/绘

弘仁晚钟为古邕州八景之一,其旧址位于邕江大桥南端今广西体育馆附近,从前曾有两座寺庙相邻,一为伏波庙,一为弘仁寺。相传弘仁寺为明万历年间萧云举所建。萧云举早年曾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论禅,后来一直有书牍来往,老年后愈发亲近佛法。萧云举一番勘察后,乃出资在七莲庵旧址上大兴土木,修建弘仁寺。一珠宝商人为弘仁寺捐铸了一口铜钟,钟声洪亮悦耳、清新醒神。《广西通志》卷四十三记载:“弘仁寺,在城西一里。明万历间,郡人萧云举创建。”此文记载了萧云举修建弘仁寺的经过。

寺近河边,弘仁寺之所以成为南宁名胜,不仅因其建筑物古朴美观,更因寺内那口声音洪亮的铜钟。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初升,寺僧敲钟,钟声洪亮,因受河水振波影响,发出的回音拖得很长,钟声余响引人无限遐思。

关于弘仁寺,历史上也留存有不少诗词佳作。清代诗人梁天宗有《弘仁晚钟》:“河西名刹梵王家,隐隐钟声楼水涯。远泛清高敲夜月,徐闻逸响散天花。临流暮廓烟笼树,泊岸春洲鹭泊沙。惊起幽人眠未稳,回看山寺斗星斜。”

清代和尚释如亦作有《弘仁晚钟》:“铿锵声出上方门,隔水劳人净耳根。听到断时还有韵,悟从空里绝无痕。乌楼古树惊凉月,鲸吼西风度远村。为报尘途多碌碌,敲残百八已黄昏。”

作为南宁旧时有名的寺庙,弘仁寺人气颇旺,南宁人元宵节赏灯,最喜欢到弘仁寺。一些世代居住在江南区平西村的老南宁人也从祖辈口中听过弘仁寺的故事。弘仁寺里的古钟,每次敲钟都很洪亮,不仅江南平西、亭子能听见,江北也能听到。1960年兴建邕江大桥时把这一带建筑全部拆除,当初的弘仁寺被滨江公园取代,弘仁晚钟盛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闹中取静的市民休闲之地。家住邕江大桥南的罗女士就很享受饭后一家老小到江边散步的时光。得知弘仁晚钟的历史,她觉得滨江公园更添一份历史厚重感。今人留不住从前,唯有珍惜光阴,过好当下。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