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微评天下 > 正文

音乐节领证成潮流,是婚姻自由还是冲动消费?丨广西云三连评③

2025年07月08日 21:3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桂声平 编辑:李想

近期,多地民政部门将婚姻登记服务延伸至音乐节现场,这一创新实践引发了社会热议。随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全国通办"政策和手续简化措施让婚姻登记进入"一证办理"新时代。这一政策变革在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的同时,也对如何维护婚姻的严肃性提出了新的思考。

政策创新带来服务升级,但也需警惕冲动风险。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和手续简化等改革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异地办理的难题,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但需要警惕的是,当结婚程序简化到如同购买音乐节门票般便捷时,政策设计必须考虑可能带来的冲动登记风险。

年轻人追求浪漫,但婚姻不是一场“限定体验”。过去,婚姻被视为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承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如今,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和浪漫化的体验,“音乐节领证”无疑满足了他们对浪漫的向往。然而,婚姻的本质从来不是一场演唱会,散场后就能各奔东西,它需要双方在柴米油盐中坚守初心。婚姻登记的便利化不应削弱婚姻的理性基础,而应引导年轻人在追求浪漫的同时,保持对婚姻的责任感。

维护婚姻稳定需要政策引导。婚姻自由是文明进步的体现,但稳定的婚姻关系需要理性认知作为基础。建议在特色登记场景中嵌入"婚姻权利义务告知"等环节,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婚姻责任;同时建立婚前辅导机制,帮助新人在浪漫氛围中保持理性判断。这些配套措施能让便利化的登记服务既保持温度,又不失深度。

婚姻登记改革要兼顾形式创新与实质引导。政策便利化是服务型政府的体现,但更需要通过配套措施守护婚姻本质。当音乐节的狂欢散去,政策应当为新人的相守之路提供更多支持,让便利化的登记服务真正成为幸福婚姻的起点。(桂声平)

音乐节里的结婚证,是浪漫新潮还是“社交货币”?丨广西云三连评①


从窗口到舞台,民政局为何要抢音乐节的“C位?”丨广西云三连评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