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白先勇《牡丹亭》桂林“寻情”(组图)

 

    11月22日,《牡丹亭》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巡演新闻发布会在桂林广西师大图书馆召开。图为发布会上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中)发言。(广西师大供图)


    11月22日,《牡丹亭》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巡演新闻发布会在桂林广西师大图书馆召开,图为青春版《牡丹亭》男女主角现场表演《牡丹亭》片断。(广西师大供图)

    11月24日至26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在广西师范大学演出,图为演出海报(局部)。(广西师大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11月23日讯(记者叶焱焱)11月24日,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担纲策划的倾倒两岸、轰动海外的昆曲《牡丹亭》(青春版),将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剧场开锣,此次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分为“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三本,于24、25、26日连演3天,每天3小时,全本共9小时,这是青春版《牡丹亭》结束在美国西部城市12场演出回国后的第1场演出。

    演出期间,适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庆典,这是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广西师大社出版《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后,双方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著名华语文学作家白先勇先生,是在世界华人圈中享有声誉的桂林籍文化名人,因孜孜不倦推广昆曲文化而被誉为“昆曲义工”。为了给古老的昆曲培育年轻的知音,白先勇制定了把青春版《牡丹亭》送入大学校园的计划。广西师范大学有幸入选,成为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后,校园高奏昆曲雅乐的院校之一。

    白先勇先生坚持认为,昆曲要打年轻牌,演员要年轻化,观众也要年轻化,大学生是最重要的观众。“用年轻演员吸引年轻人,做一出为年轻观众度身制作的戏。”2004年,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艺术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高度凝练明代汤显祖原著精华,保持了昆曲抽象、写意、抒情的艺术特色,同时大胆启用沈丰英(扮演杜丽娘)、俞玖林(扮演柳梦梅)等年轻演员,切实拉近青年人与古老艺术的距离,有400年历史的昆曲《牡丹亭》也借此“青春还魂”。从台北到南京,从上海到澳门,从北京到香港,青春版《牡丹亭》频繁在大学院校巡演,这部由两岸三地艺术界互动而成,各方名人联合打造的昆曲戏剧不仅轰动了海峡两岸,而且声名远播海外。

    据了解,自2004年首演以来,青春版《牡丹亭》已在海内外演出87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其中60%至70%都是年轻学子。在全国十多所高校的公益巡演,出现了“未演先热、一票难求”的空前盛况,2006年9月至10月,昆曲《牡丹亭》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尔湾大学、洛杉矶大学、圣巴巴拉市进行4轮共12场演出,反响强烈,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美国圣巴巴拉市将10月2日到8日定为“牡丹亭周”。为某个剧目设定纪念周,这在该市历史上为首例,更有评论家称,《牡丹亭》在美引起的中国旋风,不亚于当年的“乒乓外交”。 据悉,2007年,《牡丹亭》将继续她的世界之旅,将中国昆曲之美播撒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牡丹亭》是一部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具有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作为桂林人,白先勇此番回乡,自有乡愁“寻情”的意味。为了让桂林学子更好地欣赏《牡丹亭》品味昆曲之美,白先勇先生特意委托该剧昆曲艺术总监、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先生,与两位年轻的主演俞玖林、沈丰英于11月22日,与沈家庄教授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田家炳楼会议厅共同举办《昆曲之美》讲座。

    昆曲蕴涵了中华民族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有着六百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昆曲表演是很多年轻人从事的一项艺术活动,人们纷纷组成旅行戏班,足迹遍布全国。当时,整个中国都因昆曲而陶醉,这在《利玛窦中国游记》中有详细记载。然而,经过600年演变,昆曲这支曾经脉搏强劲、支系众多的文化血脉,气息越来越微弱了。2001年,昆曲荣登联合国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从此,保护和抢救濒临失传的昆曲成为我国全社会的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认为,广西地处祖国多民族聚居的南疆边陲,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不少来自本地区的偏僻农村和山区,同学们毕业后,将挑起广西基础教育的重任,因此,我们的学生,是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重要载体。今天,当桂花香飘满园时,白先勇先生携青春版《牡丹亭》回到故乡,为家乡学子提供了欣赏国粹艺术的机会,这是感动广西的一种文化行为,其意义十分深远。

    据悉,此次《牡丹亭》在广西师大的演出由何鸿毅家族基金支持,演出全场近3000张票全部免费发放给学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