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通讯员 莫云山 黄任波
去年下半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而至,来宾市在沿海地区打工的近15万农民工陆续返乡。突如其来的失业打击,使许多农民工心如寒冰。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成为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面对严峻形势,该市大力推进“党组织服务年”活动,以“千个支部万名党员‘服务基层入千村,谋划发展问百姓’集中调研服务活动”为载体,把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作为各级党组织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从提供信贷支持、技能培训、优惠政策、就业岗位等方面,为返乡农民工送上一整套就业创业的服务“大餐”,以保就业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目前,该市14.69万返乡农民工,已实现再就业9.39万人。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如旭日暖阳,如春风拂面,融化了凝固在返乡农民工心里的失业寒冰。
拓展“党员信贷”
提供贷款支持
发展创业,资金是根本。来宾市去年5月在全区首创“党员信贷”,向党员及新农村建设人才发展创业提供信贷支持。今年以来,该市将“党员信贷”作为开展“党组织服务年”活动的有效载体,把“党员信贷”的服务对象拓展延伸至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流入该市的流动党员企业主。获得“党员信贷”的返乡农民工,享受比其他商业贷款更低的利率,经劳动部门审批,可给予2-4年期全额贴息。这极大地激发了返乡农民工依靠“党员信贷”实现创业梦想的热情。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黄毅,去年10月返乡后在家乡承包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养猪场,获得5万元的“党员信贷”贷款后,扩大养殖规模,走综合型的养殖模式,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万元。截至4月底,全市共向599户返乡农民工发放“党员信贷”,贷款金额达2397.46万元,有效解决了返乡农民工面临的创业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
深化“春风行动”
培育智力支撑
针对返乡农民工素质偏低、技能单一、择业能力不强的状况,来宾市以“党组织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免费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依托各级培训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该市把返乡农民工培训与服务市委实施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乡(镇)干部周转房(公益房)等7件实事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集中培训与实地考察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服务万户新居建设,培养万名建筑农工”活动,推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泥瓦匠培训班、建房装修培训班,仅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中心就培训农村泥瓦匠、装修工400多名,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促进了返乡农民工的就地就业。二是依托涉农企业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示范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如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130名返乡农民工,到食用菌示范基地参加栽培技术培训班后,进入福和菌业有限公司工作,实现了就地安置。三是依托职业学校和各级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合山市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 把培训服务工作做到农民家门口,举办了服装缝纫、电工、烹调等职业技能培训班53期,让农民工足不出村就可以得到技能培训。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共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4122期, 发放资料3.5万份,发放技术书籍6000多本,有2.49万人次获得了培训。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