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为双优双促搭建平台
近年来,该镇大力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搭建了项目建设与党建的良好互动平台。一是开展“服务园区,党员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并根据园区建设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征地拆迁,党员在行动”、“保一方平安,党员在行动”、“厂房建设,党员在行动”等系列子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全力配合梧州市再生进口工业园区建设。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该镇克服重重困难,于2008年顺利完成了上级5000亩征地任务,并于2009年初协助创造了78天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的“新地速度”,受到自治区和梧州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维护了项目建设期间的社会稳定,被评为2005-2007年度梧州市平安乡镇。二是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锋行”活动。号召党员抢抓再生园区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近年来,共筹集资金50多万元用于新建和装修思贤、龙窝、新地、题甫等村委办公楼。2008年,多方筹集资金近87.5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硬化村道约3.8公里,养护公路34.2公里;投入49多万元,修复都梅灌区、都梅禾果碑、大村石狗坝的水利设施,确保全镇农业的旱涝保收;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建设都梅等4个行政村的人饮工程,解决了2万多人的吃水问题。三是开展“富裕新地”创建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2008年,成功引进利升选矿厂、隆升矿业有限公司等项目,投资总额达600多万元。新扩种砂糖桔种植1260亩,目前全镇砂糖桔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拥有砂糖桔种植专业村2个,成为砂糖橘专业大镇。种植速生丰产林4万多亩,被评为梧州市速生桉专业镇。在龙窝、题甫等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服务点,建成题甫、龙窝村的砂糖桔示范基地和都梅蚕桑种植基地,在二级公路沿线共10个行政村打造了党建示范带,以点带面,促进农民致富、农村发展。2008年,全镇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3828万元,完成农业增加值87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0元。
四、创新党员成长平台,为双优双促提供人才保证
为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该镇党委还充分利用服务项目建设的机遇,创新党员成长平台,为项目建设和党建的共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一是设置“项目建设党员服务标兵岗”,在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厂房建设、社会维稳等环节设置党员服务岗位,先后将4名有潜力的党员干部放到这些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成长。二是党委、政府党员干部与项目建设交叉任职。该镇共派出25名党员干部到项目中任职,并让项目建设方派遣人员到镇村挂职学习,打通了地方政务管理和项目建设间的交流渠道。三是广泛推选党员民意代表。在县委的指导下,在涉及项目建设的村庄广泛推行党员民意代表制度,推选出24名民意代表参加党委、党支部的会议,参与项目建设的服务决策,成为干部成长的重要渠道。通过创新干部成长平台,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起来,该镇党委书记罗琨玉由于表现突出,已经成长为副县长,该镇镇长陈海深已经成长为镇党委书记,该镇副镇长钟柱海已经成长为该县大坡镇镇长,并有一批普通干部成长为后备干部。在2008年新当选的69名村两委班子中,曾经服务项目建设的成员就达20余人。人才强则事业兴,该镇也因此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并在2008年全县年终责任制综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