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苍梧新地镇党委:立足项目抓党建 双促双优成效显

立足项目抓党建  双促双优成效显

——苍梧县新地镇党委先进事迹

新地镇位于梧州市苍梧县南面,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42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万多人,现有基层党组织57个,党员1706名。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梧州市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就落户该镇大村,梧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都梅村也位于该镇。近年来,新地镇党委立足自身项目多、任务重的实际,确立了“立足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助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围绕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点等项目建设来创新党建的形式和内容,使党建工作与重大项目建设两不误、双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学习培训方式,为双促双优创造能力前提

新地镇党委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仅扎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还主动丰富学习培训的内容,将园区建设中面临的征地、拆迁、社会维稳等内容和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农村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纳入党建教育培训范围,精心组织课程20余期,利用18个镇(村)党校和22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站点进行学习培训,使学习培训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具备了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该镇党委还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教育培训方法的创新。2008年,共开展各种学习培训班126期,覆盖党员13700多人次。一是开展专题考察学习。2008年5月,镇党委组织了30多名党员群众到南海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并扎实做到“精心搜集一批意见、精心准备一批解答、精心组织一次解说”,参加考察学习的30多名党员群众回来后现身说法,打消了群众顾虑,为2008年完成5000亩的征地任务奠定了基础。该镇党委还先后组织4批200多名群众到郁南、四平等地考察学习沙糖桔和蚕桑的种植。二是开展项目现场大课堂。镇党委将民主生活会、党委会和学习培训搬到项目建设现场,让干部、党员在园区学习征地、拆迁、社会维稳知识,增强服务园区建设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现场学习农村规划、蚕桑技术、果树管理等实用知识,增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本领。三是利用远程教育基地互动学。采取设置群众热线、开展专题调研等形式,搜集群众的技术需求100多条,让远程教育由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并将都梅村、龙窝村、题甫村建设成为梧州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组织建在项目上,为双优双促奠定组织基础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该镇抽调了大批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采取三措并举的办法来加强组织管理。一是在项目上建立党小组。分别成立了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党小组和都梅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党小组,参与项目建设的党员干部要服从工作单位党组织和项目建设党小组的双重领导,杜绝了组织管理的盲区,确保党旗始终飘扬在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在党小组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2008年清明期间,征地拆迁组开展了“清明迁坟大行动”,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内,就迁移坟地900多座,创造了梧州征地史上的奇迹。二是镇党委领导到项目任职。该镇派出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等6名班子成员到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项目任职,分别担任征地拆迁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派出组织委员到都梅村新农村示范点担任组长,并要求到项目任职的班子成员每月在项目服务20天以上,每天填写工作记录,每周举行一次协调会,每月向班子汇报一次。据统计,任职的班子成员累计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问题120多次。三是筹划成立项目建设流动党组织。针对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项目建设中有不少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筹划建立园区流动党支部,建设“流动党员之家”,使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受到党组织的管理,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