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郭燕群
“武疯子”如何长效救助监管,优待老龄人应有专属的免费公交卡,残疾人出行何时才能实现无障碍……今年年初南宁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不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提案,记者7月19日从南宁市政协了解到,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些提案作出答复
探索建立市本级救助政策
对“武疯子”长效救助监管
提案内容:精神病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无经济能力到专门的精神病医院进行长期治疗,其中一些精神病患者由于有暴力行为和暴力倾向,导致家人及邻居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为缺乏长效的救助监管机制,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所带来的困扰,难倒不少家庭。有委员建议:出台相关的救助政策,给予有暴力行为或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免费治疗,以避免精神病患者对家人及其他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
南宁市卫生局答复: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差,部分病人人格病态改变,在病态人格基础上极易产生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对此类病人,应早诊断、早用药、早治疗,并且要足量用药、足疗程治疗。
按当前现行的保障救助政策,流浪乞讨急性精神病人、城市“三无”精神病人可归口到民政部门及市定点医院收治,治疗所需费用,按照中央及自治区有关规定解决。但是一般精神病人中的较严重者,因政策原因,尚未能实现全部救助。
近年来,南宁市加大了对城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的工作力度。如2005年来,市卫生部门承担“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南宁市兴宁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工作。“686”项目仅选择在兴宁区试点,其它城区不在项目覆盖范围,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该区的试点医院,承担了项目的医疗救治和管理指导工作,项目目前还在进行中。
该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兴宁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行为(肇事肇祸)的发生率。但因“686”项目本身有其局限性,而且在当前的救助政策又不能完全覆盖这类病人的情况下,这类病人有可能游离在项目资助和政府救治范围外。所以,精神病人暴力伤害家属或无辜群众的案例仍可能随时发生。
为解决此问题,卫生局正在建议市政府在现有救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救助渠道、完善救助政策,探索建立南宁市本级相关救助政策,尽可能把此类病人纳入当地政府的保障范围,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病人医疗费用问题。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