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零距离”体验“零关税” 自贸区相关政策解读

  工业品跟着享优惠

  关键词:进出口增长

  代表事件:2004年,双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7000余种产品享受相互优惠关税待遇

  为了进一步扩大成果,中国与东盟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从2005年7月20日起,双方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钢材、面粉、橡胶、纺织品、咖啡等7000余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

  “无论是买东盟国家的食用油,还是买纺织品或机电产品等,都与在产地购买的价钱差不多,比原来便宜很多。”高歌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可以使公众享受到很多间接的好处。企业成本降低了,人们买东西也会得到实惠。

  多年从事物流业的中国防城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波说,以前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产品大多是日常化工用品,2004年以后,各种货物都开始降税,中国出口东盟的大宗产品变成了水果、化肥、原料等,特别是近几年增加了电子产品的出口。而出口国主要是泰国、越南。而中国从东盟进口的产品则以水果、矿产、木薯为主,而且出口的方式也从边贸变成了一般贸易。

  让周波感受最明显的是,2004年以后,公司的物流量明显增大,比如木薯,以前每天进口量只有几万吨,现在变成了50多万吨。

  吕余生介绍,2007年之后,双方降税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10年自贸区建成时,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6国93%以上的产品关税将下降至零。

  柳州钢铁进出口公司商务部经理冯丹说,《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后,公司进出口量不断增加,2008年,钢材出口7.8万吨,其中有6.5万吨都是出口到越南。进口钢材量上升了9%。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也向越南出口一批汽车,签证金额207万美元,享受关税减免约100万美元。

  “2005年时,中国与东盟计划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实现2000亿美元,结果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了目标。”高歌说,到了2008年,双边的贸易额已经达到2300亿美元,自贸区建设的成果非常明显。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