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原创]自贸区建成 中国民间资本可放心“走”东盟

    快速领取原产地证书为“走”东盟提供“护照”

  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是根据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出口国的出口货物在进口国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书面凭证,在国际贸易中被形象地称为货物通关享受优惠关税的“护照”。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成为中国签发的第一种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截至2009年11月,质检总局组织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68.2万份,签证金额为169.83亿美元,使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货物享受优惠关税约10.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9.4亿元)。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员项玉章说,目前,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建立了一支业务精通的签证队伍,启用了原产地业务电子管理系统,实现了原产地证书电子签证,一般情况下,经审核,只要产品符合相关原产地标准以及管理要求,企业从申请到领取一份原产地证书仅仅需要一个工作日。 

    国家银行鼎力支持为“走”东盟保驾护航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离不开金融支持,民间资本“走”东盟更需要金融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政府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与东盟的合作。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东盟地区累计发放贷款约47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项目。

  另外,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起成立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总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一期规模为1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中国与东盟企业基础设施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投资领域包括交通设施、公用设施、通讯网络、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个商业银行已经在东盟多个国家开设分行。有银行的支持,民间资本“走”东盟可以更稳操胜券。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