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亮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通与跨境运输合作,加快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各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发展,这是本次论坛热议的又一话题。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金融危机中外部需求减少,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投资环境,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积极引进外资,开拓一些新的市场,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办公室副主任方蔚建议全面规划双边投资合作。按照双边政府的协定,通过签署中长期的规划方式,确定投资合作领域投资方式,推动双边合作的协调、有序发展;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通信等通道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合作的瓶颈,这对于实施自贸区协定极为不利;加强技术和标准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资质互认,为投资合作扫除障碍;扩大投资和支持。希望更多的东盟国家到中国投资的同时,也真诚希望东盟各个国家为中国的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盟各国投资兴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国际资深研究员杨沐说,自贸区的成立对区域发展是十分重要及必然的,但近年东盟一些国家经常对自贸区零关税待遇可能会挤垮本国的一些产业表示担忧。其实这种担忧当年中国加入WTO时也曾有过,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实现了竞争的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只是一个开端,今后还必须下更大的工夫来落实。既不能放着自贸区的好条件不用,也不要以为有了自贸区,企业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市场。需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定位。就像我们当年开创自贸区方向一样,在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深入的发展上也应有所创新,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找出新的道路,开创新的天地。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