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 春光无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综述
广西新闻网记者杜蔚涛 实习生朱淑君
如期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好似扑面而来的杨柳东风,给人以春意。刚刚结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留给人们的除了对精彩演讲的回味,还有对自贸区如何“互利共赢,再创辉煌”的深深思考和共同期盼。在这个高规格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及学术界代表各抒己见,围绕“贸易提振产业活力”、“投资共创经济繁荣”、“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新亮点”3项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不论是得到认同的建议,还是有待商榷的观点,无不对深化中国-东盟的互利互惠合作,对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新起点——贸易提振产业活力
专家们就如何在自贸区建成后新形势下,全面落实自贸区优惠政策,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贸易与产业互动,通过深化贸易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建言献策。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说,海关工作的优劣和成效直接影响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快本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将极大提升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有力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方的贸易往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正式揭牌,将对推动广西形成功能齐全、政策优惠、通关便捷的保税物流体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前沿和桥头堡作用。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在谈到如何发挥原产地政策作用时说,原产地证书是进口国享受国税优惠待遇的书面凭证,是货物通关享受优惠关税的“护照”,但目前企业对此利用率不高。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原产地证书作用,提高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成效,质检总局已完成原产地证书电子联网核查系统的开发,成员国之间海关实现证书数据对接和查询,通过网络迅速完成原产地证书退证查询,从而大大提高通关效率。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诸鑫强说,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离不开金融支持。东盟一些国家经济尚不够发达,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与区域经贸合作以及经济实体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双方应该逐步放宽金融准入限制,降低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的政策门槛,改善区域内金融机构和服务,逐步实现区内资本自由流动,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资本支持。通过相互开放,创新合作模式,逐步形成稳定而又便利的金融合作机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在经济体制、社会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自贸区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不断改善各自内部的环境,完善制度,形成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并广泛吸取其他自贸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尽快实现建设目标。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