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示范带动全局 贺州"十个一"助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

广西新闻网记者 乔晓莹

青瓦、白墙、花格窗,青山、绿水、杨柳荫,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的洞尾村,这里“生态型、庭院式”新农村气息让人情不自禁被吸引。白沙镇党委书记杨晓新告诉记者:“作为贺州市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洞尾村以‘十个一’活动为抓手,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整治村容环境、开展民居风貌改造、强化基层党建等,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新农村。”

杨晓新说到的“十个一”活动,正是贺州市今年为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所创新的一个载体。“十个一”指的是:建成一个农民文化活动室;建立一个农民文化科技协会;组建一支村文体活动队;建立一个信息宽带网络;建设一个新农村生态旅游景点;建设一条科技时事政策文化宣传长廊;建成一个篮球场地;建立一个科技示范基地;创立一个本村农业品牌;树立一个模范标兵。

据了解,今年,贺州市在广贺、桂贺、贺梧高速公路沿线选择12个村作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以“十个一”活动为载体,深化开展“桂东文明绿洲”创建活动,带动全市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示范村,深深感受到:阵阵生态文明新风迎面来。

突出特色 新村建设快马加鞭

“这个村规划定位明确,就是要建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生态、庭院型新农村;而且这里有特色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了竹鼠等特色产业;在文化特色方面,这里有客家围屋,算得上示范点中的示范点了。”一到洞尾村,贺州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科的黄海文就向记者一一介绍起来。

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洞尾村的“十个一”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着。竹鼠养殖是洞尾村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已发展200只以上竹鼠养殖户20多户,接近全村的三分之一。

养殖大户钟国松便是当地的致富能手。他告诉记者:“我们村不仅成立了农村科技文化协会,而且还成立了竹鼠养殖合作社,我就积极参加了这个组织,还经常跟大伙一起分享养竹鼠致富的经验呢。”如今,钟国松家的竹鼠养殖场达到了100多平方米,一年就能挣到30万元。

杨晓新说:“为了让洞尾村的村民掌握到更多更好的技能,村里建立了党校,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经常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竹鼠养殖、水果种植、水产品养殖、精细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洞尾村还创建了竹鼠养殖、异桃种植、水产品养殖、精细蔬菜种植等四个科技种养示范基地,确保农民群众致富有榜样、有示范、有思路、有措施。” 

在进入洞尾村的路边,一个集篮球场、农民大舞台于一体的广场已经修缮完毕,村子里爱好打篮球的青少年每到傍晚时分便相约来打球。这阵子,村干部们还忙着找会唱客家山歌的人来教大伙。洞尾村虽然属客家居住群落,但是客家山歌现在基本上都不会唱了,于是村委会的干部们正在考虑如何挖掘和传承客家民俗文化,为下一步打造“白沙客家文化展示区”做好准备。

7月5日,贺州市委下发文件,在全市12个示范点开展“十个一”创建活动。才刚过一个多月,洞尾村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十个一”。杨晓新认为,这得益于突出特色效益产业开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互动共赢,洞尾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条“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作用发挥在创业上”的农村党建之路,在当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