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兴业县信访局长杨安理:把信访群众当作父老乡亲

以苦为乐,献身信访工作,拳拳公仆心

在信访战线上已奋斗了15个春秋的杨安理,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面对众多人的不理解和家人的抱怨,他都微微一笑。在工作中,他本着“群众信访无小事”,把为民排忧解难作为己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地做好信访事项的查办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实地调查,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每一件信访事项,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该立案的及时立案查办,对重、疑、难问题及时呈报县领导阅批,认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部门和县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的查办工作。他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和信访干部的形象,从来不利用手中的职权谋私利,任信访局局长13年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自己的心血奉献给上访群众,回报给社会和他忠诚热爱的信访工作。13年来,经他亲手办理人民群众来信3200多件,接待群众来访5100批1.25万多人次,办结率达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8年6月,原山心卫生院退休干部李佩玉的亲属到县信访办反映:李佩玉于1966年退休,玉林市撤地设市后,退休金便由兴业县民政局发放,从2002年起,她的退休金便定格在667元这个档次,此后国家每一次调资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调资。同时,李佩玉的退休批文中明确能享受公费医疗,但一直没有给她办理医疗保险,2002年曾住院治疗,住院费都是自己付。经过进一步了解,李佩玉已95高龄,并且又因病住院了。为了解决这位古稀老人的问题,杨安理不厌其烦地和民政、人事劳动、卫生等部门协调,终圆满解决了李佩玉的调资和医保问题。事后,李佩玉的亲属为了表达谢意,拿了许多礼品到杨安理的办公室,并邀请杨安理吃饭,但都一一被杨安理拒绝了。因为杨安理由衷地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国家给我现在的权利,不是去拿群众的,吃群众的,为群众办实事,是我份内的事!”

“千座山,万座山,党和政府是靠山;等亲人,盼亲人,最亲的亲人是杨局长”。2010年3月26日,石南镇南乡村的杨福绍、陈永进、周慰良拿到医疗赔偿款后,逢人便说起杨安理的好处。据悉,2009年4月18日,石南镇凤东村张姓与南乡村杨姓群众因葬坟纠纷引起双方冲突,导致南乡村的杨福绍、陈永进、周慰良等人被打伤。而事发后,石南镇人民政府和石南派出所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就受伤人的医药费赔偿问题进行协商,由于各执己见,意见相差较大,始终未能达成协议。2010年3月,杨福绍、陈永进、周慰良3人到县信访局向杨安理反映有关情况。杨安理立即深入调查,掌握基本实情后,组织县信访联席办会同石南镇人民政府、石南派出所于2010年3月11日召集双方当事人在县信访局调解协商,经过杨安理耐心主持调解,最后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凤东村张姓群众愿意赔偿杨福绍、陈永进、周慰良的医药费、误工补助和陪护费等费用,双方签订了协议书和承诺书,并于3月26日在县信访局全部付清。

朝朝暮暮,岁岁月月,杨安理置身于信访工作岗位,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自1997年以来,他平均每年出勤330多天,下乡办事180多天,累计行程30余万公里。兴业县各乡村的道路上、上访户的宅院里,都留下了杨安理深深的脚印。正是怀着对党的忠心、对人民的诚心、对工作的耐心、对事业的公心,杨安理平息了一个又一个即将激发的矛盾,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纠结的疙瘩,羸得了群众的称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党群的连心桥。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