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防城港港口区公车镇凌明娟一家创建和谐家庭

  凌明娟,46岁,中共党员,公车镇冲孔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丈夫蓝庆禧,52岁,原防城木材公司职工。女儿蓝梓菀,16岁,在防城实验学校高中部学习。儿子蓝伟文,23岁,今年7月份大学毕业待业在家。这一家四口,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爱的真谛,用各自的亲情铸造家的和谐、幸福。

  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

  凌明娟和蓝庆禧都是经过不幸婚姻走在一起的,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如今村里不少妇女,出去经商或大搞海水养殖,个个大有收益。而凌明娟因工作原因却不能外出创收,前几年每个月村干部的工资也就一百多元,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放弃这份辛苦的工作。但凌明娟有自己的想法,用她自己的话说“人生在世,关键是做一些有用有益的事”。她的想法得到的丈夫的大力支持,她在做好村各项工作的同时,夫妻俩2005年发展了立体养殖,蓝庆禧为了学习掌握好有关的养殖技术,又能让妻子安心工作,经常出入书店购买有关养殖方面的书籍,不辞劳苦多次到外地请教有关养殖经验的专业户,并利用晚上的时间和妻子钻研,当年,凌明娟获得了“自治区养鸭女状元”。 2008年元旦那天,带着乡亲、朋友们的祝福、在喜庆的鞭炮声中,这一家子住进了生鸡坜小区的新建楼房。儿女也懂得父母的艰辛,在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今年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防城实验学校高中部。

  二、爱家敬业,无私奉献

  凌明娟自1997年以来,一直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职务。她先后成立了立体养殖场,海水养殖等典型示范点,带领、引导村大部分妇女走上勤劳致富之路。计生是一项繁琐,容易得罪人的工作,凌明娟却不畏难,她耐心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给群众解释少生优育的重要性,项目建设需要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凌明娟更是不分白昼的做群众思想工作,在丈量土地、清点清苗,房屋拆迁中她是无处不在。由于她的热心、无私,群众都爱找她办事,无论是五保户、困难户还是残疾人,凌明娟对他们的困难、政府救济情况了如指掌,她个人也经常出资帮扶他们。在冲孔村只要提起“凌大姐”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丈夫蓝庆禧由于单位处于破产状态,没有工作安排。但他没有失信心,经常与妻子探索发展经济的路子,在管理好养殖场的同时,也为妻子工作分忧解难,夫妻俩做到相互开导、相互支持,家庭更加和睦、事业更加兴旺。

  三、尊老教子,关爱社会

  蓝庆禧父母已故,而凌明娟的父母就住他们小区内。他们夫妇经常前去问寒问暖,帮忙做些家务,陪老人聊天。母亲曾桂莲身体不好,常年有病,定期的检查,都是凌明娟夫妇主动陪同的,跑前跑后的,小区的老人们都羡慕他们父母好福气,儿女们也受其影响,对外公外婆关爱有加。蓝伟文是蓝庆禧和前妻的儿子,父母离婚后,是同亲妈一起生活的。在今年年初,孩子的亲妈病故,凌明娟夫妻帮忙操完后事,就接他回来住。刚到新家,蓝伟文一点都不习惯,总认为是在别人的家住,话什么的都很少讲。凌明娟知道一个孩子刚失去母亲,换了环境,心里郁闷着。她尽量抽出时间在家陪孩子聊天,给他温暖,开导鼓励他走出困境,帮他报名考驾照,买回电脑供他学习,并劝丈夫多陪陪儿子,带他出去走走。凌明娟慈母般的付出,现在的蓝伟文已融入这家子中,有什么事都会和父母说、妹妹聊,从他的精神面貌上看到了自信。@@@

  凌明娟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他们孝敬长辈,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给机会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们参与做,形成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为了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凌明娟夫妇经常带他们到养殖场、困难群众家中走访,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介排组五保户吴爷爷由于住房被拆迁,临时没有建好房子住,亲属又无力照顾,凌明娟夫妇主动接他到其养殖场的房子居住,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第一想到的是让他吃饱、吃好。受父母的影响,儿女们在他们没空的时候也主动过去和吴爷爷聊天、做些家务、讲他们生活、学习趣事,每次吴爷爷听着、笑着都会感动得流出热泪,现遇到谁都要夸上这对孩子一番。无论单位、学校、小区组织的社会募捐活动,这家子都积极参与,为社会和谐建设添砖加瓦。

  四、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凌明娟一家,积极参与小区环境建设。凌明娟夫妇多次向上级部门申报解决生鸡坜小区的道路维修问题,直至今年6月修建好了缪屋小区内道路硬化工程,全长600米。每逢传统节日,组织小区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空闲时间打扫屋前屋后环境卫生。

  凌明娟一家积极进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崇尚科学、文明生活,培养良好的家风,形成了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