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经济结构转型与广西跨越发展

三、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与重点

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尽管我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与先进省份和全国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继续发展壮大工业,仍然是我区“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必须用非常的政策、非常的措施、非常的速度,不断提高广西的工业化水平。一是在国家节能减排强制约束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用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改造我区高耗能产业,促进资源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模式转变。同时,着力寻求发展低碳高效产业。二是继续推进“千亿元产业”、“千亿元企业”、“千亿元工业园区”和“百亿元产品”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我区强优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四是克服宏观调控“一刀切”的政策偏差,积极盘活我区现有土地存量,增加工业用地供给。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同时要注意我区强优企业因技改扩张、受土地制约而向东部转移的新动向,解决新问题。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提升,必然推动我区传统农业和服务业向现代化发展。多年来,由于农业水利设施陈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缺乏龙头企业支撑等原因,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利用中央支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在于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在于加强对农产品深度加工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进。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惠农直补机制,对农民进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农民增收措施落实到位。

着力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城市是大量消化工业产品的载体,从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最终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只占50%左右,巨大的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容量十分广阔。做强经济,关键是做大城市,提升城市消费水平。为此,需要围绕提高我区城市化水平,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用5—10年时间,规划发展我区中心城市人口“倍增”工程,特别是首府南宁要先行一步,扩大人口容量,提高消费规模。二是加快昆南、南广高铁建设,加快南宁—沿海城市区间、南宁—桂柳区间高铁建设,尽快形成我区“十”字型的高铁架构。争取国家支持,建设桂林—衡阳高铁,与全国高铁路并网同轨。三是规划发展南宁—钦州、柳州—来宾两个区域板块的“同城化”。四是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通讯“同区同网同号”和金融业异地同网结算,方便来往人员交流的快速便捷,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着力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目标指向,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是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广西是工业化中期的后发地区,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于一体,是国家多项优惠政策叠加的重要区域。国家历来十分关注广西民生问题,从扶贫扶持政策上给予比其他省份更多的财政支持。如果我区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中先行一步、超前一些,科学制定民生规划,着力提高民生标准,年年加以推进,就可以在经济总量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让公共服务在广西首先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使广西全体人民普遍受益的民生水准高于全国,使经济增长与民生保障同步发展。在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的实践方面,为全国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树立新典范。 

(陈道远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