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广西如何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上述“两个转变”,是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意义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作方针,这个方针将贯穿未来5年发展的始终。如果把1978年我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次经济转型的话,其主线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那么,第二次经济转型,就是以“十二五”为新的起点,主线是要转变以往30年的发展方式,实现从投资、出口、消费排序向消费、投资、出口排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向最大程度增强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的根本转变,保障社会公平,最终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转型。
这次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出现大变革大调整、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调结构、转方式”是全国性的大动作,哪个地方调整得越快、转变得越快,哪个地方就能争取到发展先机和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广西在第一次转型的30年中,由于发展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于全国。在第二次转型中,争到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变“跟进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广西决不可错过这次转型的机遇。
二、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基础
经济结构调整,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优化三次产业内部比例,极大地提高工业化的供给能力和城市化的消化能力。对广西来说,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对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有着决定性作用和深远影响。
广西经济落后,根本是工业落后。2005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2.4:37.1:40.5。全国工业化率为3.35,广西仅为1.39。多年来人均经济占有量在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徘徊。“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工业兴桂”的战略部署和“富民强桂”的战略目标,加大了对工业建设投资,加强沿海的工业布局,加快大集团、大企业的资产重组,在政策上培育发展一批强优企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改变了我区工业落后局面。2010年我区经济结构调整为:17.6:47.5:35.0,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1.39提高到2.31,与全国同期3.95比较,差距已经缩小,工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对照国际上工业化各阶段主要指标划分,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0%—50%时,就标志着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各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证明,工业化中期阶段将是经济爆发性起飞、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广西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也成为工业化快速提升的动力源、助推器。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