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见实效
25年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和引导社会援助等渠道,坚持把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特别是2001年以来,办公厅始终把扶贫开发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放在打好事关天等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放在办好让农民真正得实惠的事情上。
沟通协调促发展,项目建设大突破。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积极协调和历届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天等县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在2006年至2007年天等“普九”、“两基”迎国检期间,办公厅积极协调帮助天等筹措资金1亿多元投入“普九”、“两基”攻坚中,使天等顺利通过验收,成为2007年“全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集体”、“广西‘两基’工作先进县”。为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2010年又协调联系有关部门,帮助天等筹措资金3672.27万元投入到义教学校建设中,使天等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验收,成为“首批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2006年,办公厅发挥职能优势,先后协调有关部门将天等列入“大石区五县基础设施大会战”,获得项目资金3.5亿元;2009年天等又被列入全区“兴边富民大会战”县份,并争取到项目资金1亿多元。
近两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积极沟通上下、协调各方,帮助天等县争取到投资8032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投资3749万元的廉租房建设项目。为推进投资10亿元的广西沙钢集团年产30万吨硅锰合金项目,办公厅协调自治区发改委将此项目列入全区统筹推进重大新开工项目,并解决了300亩用地指标。积极协调联系自治区交通厅等部门,帮助天等解决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途经天等境内问题及天等黎亮出口问题,协调落实天等小山至德保二级路、天等至田东二级路、天等至隆安二级路项目资金20.8亿元,不仅使天等出山公路提级,也使天等提前实现了通高速公路的梦想。
扶贫推进促发展,乡村旧貌换新颜。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挂点村的行路难、用水用电难、受培训受教育难等问题。其中实施水利、人饮项目24个、投入资金593.6万元,实施道路交通项目30个、投入资金697.4万元,实施涉及用电项目2个、投入资金90.4万元,实施教学培训楼项目7个、投入资金178.6万元,其他项目7个、投入资金315.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挂点把荷乡旺仁村以来,办公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工作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从解决农民最难最盼的问题入手,共引进各类资金804.44万元,投入该村修建道路、修建水利、改造危旧房、新建小学和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等,大大改善了该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旺仁村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特别是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天等县乃至崇左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转变方式促发展,扶贫助推新跨越。同2001年相比,2010年天等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89亿元,净增26.95亿元,增长300%;财政收入完成3.02亿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净增2.28亿元,增长3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4亿元,净增31.23亿元,增长980%;农民人均纯收入4073元,净增2527元,增长162%。近年来,天等县先后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县”等多项殊荣。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也先后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2007—2008年度区直、中直驻桂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先进单位”、“2008年度扶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十五载帮扶情,爱洒“辣乡”满是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25年的帮扶情,使天等40多万山区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正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狠抓任务落实,为推动天等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覃世默 陈峰 冯新吉)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