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全力营救空军受伤飞行员:“基层堡垒”建新功

  他们的应急反应纯属“自然流露”。忻城县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实施了基层组织“网底工程”,组建了一支有2.4万多人的组织严密、工作高效的“综合员”队伍,凝聚成了一股“掌握民情最及时、服务群众最到位”的坚强力量,在农村一线构建了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

  “每年,我们党支部都会结合实际,进行各种培训、演练。”“老党”乐呵呵地说,“把应急准备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经常,时刻绷紧应急这根弦,碰到什么情况都能应对得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宜州福龙、来宾忻城等当地乡镇、村屯党组织闻风而动,宜州的石别、北山,柳江的成团等乡镇、村屯也快速启动应急联动机制,数百名党员、民兵迅速集结展开拉网式搜救。他们就如一个个分布在山野田林中的“前沿观察哨”,发现情况随时汇报。

  特情猝不及防,考验泰山压顶。河池、来宾的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出现在第一线,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就战斗在哪里,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评价说,在这次救援中,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运转迅速有效,党员反应快捷,村民科学施救,说明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培训是有效的,其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提高,可谓广西基层党组织一次高效、快速、成功的应急反应行动。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能创造奇迹”

  突如其来的特情,考验的是军政的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折射出的是当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迅速果敢准确的决策,基于科学智慧的判断和心系民生、敢于担当的情怀。

  村民、基层党组织自发开跑救援的第一、第二支接力棒时,地方党委、政府营救飞行员的联合“战斗”也在瞬间打响。由空军航空兵某部组织的一张搜救网很快在来宾、柳州、河池三市形成。

  事发后30分钟,柳州、来宾、河池三市的领导得到事故通报后,迅速作出营救部署,三地的军分区指示所属人武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战备预案,十几个相关部门,几百名公安民警、消防、武警、武装部人员以及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

  为了营救生命,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

  当兰绍金、梁忠实等人把徐守太抬到山脚下的龙凡屯时,前来营救的领导、干警和医护人员等几乎同时赶到。

  飞行员被顺利送上救护车了,接手“生命接力”第四棒的医院已全面行动起来。瞬间,跨越三市的5家医院启动紧急救治应急联动“绿色通道”。

  忻城县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来宾市人民医院都派出了“领导+党员+骨干”的最精锐救助团队,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救护车路过的宜州市人民医院、福龙卫生院则严阵以待,以防万一。

  一双手、两双手……千百双手达成生命天梯;一颗心,两颗心……无数爱心汇成生命“绿色通道”,受伤飞行员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突发的特情面前,村民紧要关头冲上去,基层党组织危急关头动起来,地方党委、政府和军队紧急时刻站出来,医院等部门危难时刻豁出去,“生命接力”四接棒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科学高效、有序有力、以人为本的基层党组织应急救援机制,打了一个漂亮的“接力仗”,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了人民子弟兵的生命安全。这是广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最新成果,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创造的重大奇迹。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