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罗 侠 韦鹏雁
人间四月,大地情深。
一段跨越桂中三市的“生命接力”大营救,正在八桂大地上广泛传颂……
危难时刻、险境绝地,河池、来宾、柳州三地的各级党组织为抢救重伤空军飞行员徐守太,及时启动基层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数百名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通过13个小时、200多公里的紧急转运、生死营救,赢取了救援先机,挽救了伤员生命,彰显了堡垒作用,谱写了先锋赞歌。
这次救援奇迹显示的力量,再一次很好地验证了中央领导对广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完善、提升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的创新做法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科学施救的技能,是在以前应急知识培训中学会的”
突如其来的特情,使空军飞行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受过宜州、忻城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训练的兰绍金、梁忠实等15名村民反应神速,及时发现、科学营救受伤子弟兵,出色完成了救援的第一支接力棒。
在救援过程中,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一个个细节令人难忘……
当兰绍金第一个跑上山发现躺在杂草丛生的乱石堆里、脸上鲜血直流的徐守太时,懂草药的他立刻采来一大把草药捣碎为飞行员止血、包扎。
当听说徐守太的胸、腹疼痛难耐时,兰绍金和梁忠实等当即砍树木、割伞衣、绑伞绳、做成担架。
下山时,为了防止颠簸加重徐守太的伤情,兰绍金等几名村民还一边走一边托住他的腰部。垂直高度300多米的山路,走了30多分钟。
他们的科学营救圆满地完成了“生命接力”的第一棒,为挽救飞行员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15名农民无私营救空军飞行员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种看似偶然的英雄壮举和科学高效的应急反应,其实是河池、来宾广泛建立、完善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河池市按照“十二有”,即“有一个明确目标,有一套完善预案,有一个规范流程,有一个健全机构,有一支过硬队伍,有一套实用教材,有一次应急培训,有一组应急演练,有一批应急装备,有一次应急考评,有一笔应急经费,有一批典型模范”的思路,对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进行规范提升。把应急培训列为村级“两委”班子和农村党员群众大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充分利用基层党校、农家课堂、远程教育等平台强化应急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模拟演练。2008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应急培训2060多期,培训基层党员群众12.2万多人次,印发应急指导手册6万多册,开展应急演练80多次。
“发现飞行员受伤后,对伤口采取应急措施,拨打110报警,拨打120求救,打电话给党支书报告情况,主动“当头”科学分工……
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村里每年定期举行的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中学会的。”兰绍金说。
事后参与救治的柳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宁宁说,正是村民采取了及时恰当的救治措施,为挽救飞行员生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把应急准备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经常,碰到突发事件就能很好应对”
特情突发,共产党员和子弟兵鱼水情深;危急关头,共产党员与群众心心相印。
就在村民自发营救飞行员的同时,另一场大规模党组织营救战斗也在迅速打响。
宜州市福龙瑶族乡弄桑村弄晓屯的共产党员莫佩明了解到有飞机坠落时,立刻拿起手机给弄桑村党支部副书记兰荣成打电话,请他马上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请求支援。
兰荣成是龙晓屯片的村干部包屯负责人,平时参加过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培训,学习过《河池市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指导手册》。接到电话后,他立即给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韦超刚打电话。韦超刚接到电话后,马上启动乡党组织应急机制预案:一是要求莫佩明组织群众抢救伤员;二是要求卫生院、派出所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前往出事地点,抢救伤员;三是马上召集乡党员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坐车前往出事地点;四是马上把情况逐级上报。
此时,一山之隔的忻城县城关镇思耕村村支书、民兵营长莫秋美也接到了党员蓝华群的电话说有飞机坠毁飞行员跳伞,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镇武装部部长汇报情况,然后拔腿就往村头跑。
1990年入党的莫秋美担任村支书多年,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党”。
“大家跟我来,一起进山搜救飞行员!”看到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议论纷纷,“老党”当机立断,把30多个党员、民兵分成3个小组进山搜救,同时叮嘱蓝华群率人看护飞机坠毁现场。
一个多小时后,当得知兰绍金等人已把受伤飞行员抬下山,附近村民越集越多,数百辆摩托车可能堵塞救护车出山时,“老党”又和几名党员一路小跑一路疏散群众。
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为了保持救治飞行员和搜寻车队道路畅通,他在进山的路口一站就到晚上9时多。在山路另一头,共产党员莫益祥也主动把车子开到路边,给救援人员让路,帮忙疏通道路。
他们一前一后,用共产党员的“主心骨”和爱心铺就了一条应急救援的“绿色通道”。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