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对东盟贸易快速增长 如何拓展东盟市场新空间

产品既有

互补优势也存在竞争

“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初级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双方在不同产品上各具比较优势。而在机械运输设备和其他制成品方面,则存在较强竞争关系。”范祚军说:“要实现双边经贸的互利共赢,‘趋异避同’是必然选择。”

在这方面,中国出口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进口之间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出口与泰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增强,但中国出口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进口贸易互补性则在减弱。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与东盟主要国家出口产品高度吻合,具有紧密的互补关系。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导致中国对东盟贸易的逆差增大。

范祚军指出,由于广西与东盟毗邻的地缘优势,广西扩大与东盟的贸易规模有利于促进改善广西吸引国外和区外资金的条件,促进广西优势工业、旅游、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加上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规模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使广西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品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双方的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通过与东盟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为进一步发挥广西在有色金属、建材、轻工、中药、农业机械、重型矿山设备、水泥和制糖成套设备以及种植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为实现技术贸易的升值,提供了良好机遇。

同时,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产生的推动因素影响,广西与东盟将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经贸、经济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教育和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双边贸易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双边经贸往来中,有机遇就必然有挑战。对于“挑战”,范祚军做了如下分析——

从东盟方面来看:第一,东盟国家进口制度的限制。一些东盟国家对进口有制度上的限定,如泰国要求在食品进口登记中提供关于食品生产工艺及组成成份的详细信息,菲律宾要求进口商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进口许可方能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的出口。

第二,通关环节壁垒。通关环节的壁垒在于延长通关时间,增加通关费用,从而使进口产品降低竞争力。东南亚各国在通关环节上都普遍存在问题,通关效率低、通关程序复杂、通关时间过长等都影响了广西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出口。

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东盟国家开始不断提高其技术壁垒。如东盟国家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这对中国果蔬出口具有重大影响。例如,印尼从2004年12月起开始实施的有关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法令,涉及果蔬产品就包括苹果、草莓等。

从广西方面来看:首先是出口产品较为单一,行业发展不均衡。从出口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3/4;而生物制药等国家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增长快,但基数小,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软件开发、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则更是鲜有企业立足。

第二,物流运输上,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多,拉动了货物运输的增长,这给铁路运输带来压力。有数据显示,由于今年广西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7月,防城港港口火车创下日均装车1172车、日均作业次数1501车的单月作业量记录;8月上旬,日均作业车数更是高达1614车。为破解制约铁路运输的瓶颈,广西也在加速建设南广高速铁路和柳南客运专线。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