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与
“走出去”并驾齐驱
“广西企业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和引进东盟优势产业进驻广西,就像一双筷子,虽然彼此相对独立,但只要长短大致相当,质地大致相近,就能夹起任何想‘吃’的东西,从经贸往来的角度上讲,这就是效益。”范祚军用“筷子”理论,解析了广西与东盟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广西与东盟工业产业存在优势互补,“请进来”,可以和新加坡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等产业合作,通过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升广西优势产业。以“互补合作”模式,可与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石油化工领域加强合作;与泰国、马来西亚在汽车、橡胶制品等产业开展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扩大市场规模。
“走出去”,则充分利用东盟丰富资源与广西技术、投资、资金、品牌、管理等优势嫁接,与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老挝、缅甸、柬埔寨在有色金属、制糖、水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柴油机、食品等产业以联合投资与联营办厂方式,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从目前来看,广西的产业集群初露端倪,工业园区(集中区)模式正很好地起到了产业集群的主要承载平台作用。
最新消息显示,为支持广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发展,中央政府统一实行及专项批准广西实行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对广西出口产业给予巨大政策支持,支持企业产品出口。对除限制出口商品或国家另有规定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免征出口关税。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事关广西对外贸易效率的港口建设,中央政府对在广西建设和经营能源、交通、港口、码头的外资企业,给予了免税或减半征税的优惠。边境出口产业也同样得到政策扶持,广西对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以出口为主的内联生产性企业,也给予了税收支持。
此外,由于广西经济发展较其它外贸大省落后,外贸基础设施、制度管理不完善,制约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范祚军提议,根据“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广西应积极运用外商先进的管理发展模式来促进自身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城市、边境开放城镇、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开发区和贫困县举办的外资企业,除了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外,还可优先安排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并协助企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出口配额招标。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