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会诊”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 (2)

2011年09月22日 07:10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作者:雷小琴 冯耀华 黄有宁 彭丽洁 编辑:黄静文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今年以来发生的染色馒头、地沟油等问题,严重挫伤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感。刘胜福委员问道,围绕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增强群众的信心?

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李国坚谈道,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102监测站和1846个监测点,配足仪器和人员,对老百姓日常消费的8大类食品进行监测监控,至今我们检测了1.1万个样本,其中也发现了部分非法添加物质。对于最近的地沟油事件,我们检查了市场上26个大品牌的食用油,也没有发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食品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尽量再增加检测点,检查得再多一些,更准一些。

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苏建荣则指出,工商部门自去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对地沟油的专项检查,在百色缴获了40多吨劣质猪油,在钦州查处了68吨的地沟油。

如何杜绝米粉中添加吊白块行为? 

米粉是我区民众喜爱的大众食品,但同时米粉生产工艺简单,准入门槛很低。韦广雄委员问道,如何杜绝类似添加吊白块等非法添加行为?对那些现做现卖的米粉又是如何监管?  

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闭俊东答道:针对米粉,我们率先制定实施了米粉地方强制性标准,解决了米粉生产的标准,2006年,我们在全国率先规定了米粉的生产条件、安全卫生指标、食品包装运输等,规定不许添加吊白块、明矾等物质,同时我们对吊白块非法添加行为进行了重点监督。 

自治区食安办主任、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谭明杰:对米粉的监管,我们建立了米粉进货查验登记制度,不仅对米粉,还对汤水、配料、餐具、卤水都全面监控。最近我们花了500多万元添加了一批快速检测箱,这些检测箱能够快速检测出20多种常见的违法添加物质,下一步,我们将把快速检测箱配发到全区1200个乡镇。 

如何建立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在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长效机制如何建立?”李志鹏委员专门就这一问题请工商部门作出回答。

  对此,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苏建荣认为,长效机制的建立,层层签订责任状,哪里有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同时每个经营食品户都要签订食品安全承诺制,谁搞假冒伪劣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同时工商部门加强日常的巡查,打击伪劣产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流通的产品进行抽查。

  如何强化对食品企业的诚信监管?

  “合格的食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企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食品生产企业讲不讲诚信,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监管和强化?”伍科雄委员在提问中提到了企业的诚信问题。

  自治区工信委副主任李万富:食品工业广西有12000多家,是广西最大的千亿元产业之一,涉及到粮油加工、饮料等20多个类别,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们要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对一些食品业务比较好的企业提高其生产水平,严格地控制项目准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淘汰,对于好的产品则要加大力度进行指导。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闭俊东说,要加强企业诚信意识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受到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媒体监督和市场监督,同时建立企业重要数据保护,实行网上检查和网上食品安全诚信调查,以此建立诚信质量安全体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