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开得通能否留得住?
全县各乡镇开通了公交车,乡村道路建设是否配套?公交的客源能否保证?公交公司盈利状况如何?能不能坚持下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10月26日,记者看到,从荔浦县城到青山镇上13公里的路面,全部为柏油路。路上每隔五六百米远,就有一个公交候车亭。荔浦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林葵告诉记者,荔浦县全县乡镇一级的公路已全部硬化,这是城乡公交能顺利开行的前提条件。另外,为了配合城乡公交的开通,荔浦县政府投入了3000多万元,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并在沿线修建了15个便民候车亭。采用市场运作的形式,由广告公司出资建设了52个候车亭和150多个公交站牌,与公交相关的配套设施基本到位。通达公司的负责人满景源表示,现在刚开始运营,还没有详细计算过盈利情况,但总体估算还是赚钱的。
杨林葵告诉记者,公交车开行后,县里停止审批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客运资格,使原来从事客运的微型车转向乡镇到村屯一级的客运市场,同时,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加大了对“黑车”的打击力度,保证公交车的客源。另外,政府还给公交公司进行补贴,减免了部分管理费用和税费,从目前几个公交公司的运作情况来看,每辆公交车每天的利润在400元左右,属于盈利状态。今后,各公交公司还将根据每个乡镇的人流情况,适当调整公交车的大小,这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随着公交车逐步被老百姓认可和接受,客源会越来越多。
展望:荔浦经验在全区推广
桂林市交通局副局长林亚胜告诉记者,目前,东部发达地区几乎全部实现了公交车覆盖到乡镇一级,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公交车到村。但西部地区还比较落后。荔浦目前实现公交车开行到乡镇,在西部地区来说走在前列。
自治区交通厅综合运输处副处长胡华平表示,荔浦模式的顺利推行,除了有当地政府的强力推进外,荔浦乡镇一级的道路状况较好,为公交车开到乡镇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交通部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因为各地发展的水平、道路等级状况不同,所以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推进,有条件的可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县通过改造目前的客运班线,逐步开行部分乡镇等手段,解决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实现城乡公共客运资源的均等化。
据了解,同属桂林市的全州县做法又有不同,他们根据当地文桥镇路况较好、乡村出行人流量大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镇村公交”,今年9月开通了文桥镇到百仁、栗水、长坪、紫岗、干六、洋田等村的公交线路。现在,石塘、大西江、才湾等乡镇也动了心,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开行乡镇公交。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