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 纷纷建言献策

意识三:扶贫应标本兼治

“帮助大石山区农民出山进城”

按照国家公布的最新标准,我区1012万农村贫困人口列入扶贫对象。针对如何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代表委员们纷纷从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基层农技队伍、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对口帮扶协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可行性的好建议。

包括滇桂黔石漠化区在内的连片特困地区,是新阶段扶贫的重点对象。钱学明委员建议,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实施生态教育移民,将分散在扶贫、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扶贫资源和其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生态教育移民工作,帮助大石山区农民“出山进城”。

民建广西区委从2009年开始进行生态教育移民的试验,筹集480万元在8个县举办16个生态教育移民班,招收大石山区小学毕业生800人到县城读初中,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在他们初中毕业后继续上高中考大学或者读职业高中。目前,移民班的班风良好,无论学生个人还是班级集体,都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和适应能力。

据预计,从进入县城读初中到在城里工作,这些孩子至少经过6年的城市学习生活,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已经成了“城市人”。他们在城里定居后,其家庭也将实现由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既解决了贫困问题,也实现了移民目标,逐步减轻大石山区的生态负担。

意识四: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群众呼声中找到落脚点”

去年,广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为192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75.5%。今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将日益加大,仅计划中的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就要筹措资金432亿元。

这笔钱该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表示,应该把握好突出重点和统筹推进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物价等领域的紧迫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

“我们的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怎样用较小的财力做人民群众急需的更多的事,考验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钱尚志代表说。

来自玉林市民政局的潘艳委员认为,要处理好政府决策与群众参与的关系,从群众呼声中找到落脚点。比如,实行新农保后,60岁以上老人的“腰板”顿时硬起来了,一致叫好;可在建设五保村过程中却发现,有的地方入住率并不高,原因就是在照顾服务方面缺乏投入,没有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实际需求。

韦以明代表建议,政府每年在确定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前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并且在报告中对前一年为民办实事的完成情况予以总结说明。覃周平代表则吁请各级人大加大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监督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