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监管:民警乡干村干患者家属联防掌握管控主动权
今年初,蒙山镇北楼村精神病患者冯某偷偷溜出医院。蒙山县启动应急防控预案,围堵并把冯某“请”回医院。
“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让患者回归社会。”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何兴德说。经医院检查,冯某达到出院标准。公安机关将冯某送回家,并由镇政府和家属签订管控责任书。
管理在延伸!镇政府和派出所驻村民警黄登振负责“盯”村干黄树新,黄树新负责“盯”冯某家长,家长“盯”冯某——这就是蒙山县对出院精神病患者的垂直监管模式。
垂直监管,构筑“温情堡垒”。2007年至今,精神病患者情绪稳定,且有30名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治愈或好转出院。该县建立监管责任机制,形成“民警-村干-患者家属-患者”垂直监管的联管模式,掌握管控主动权。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莫成华说:“有精神病复发的苗头,就立即收治。”
垂直监管模式,首先强化家庭监管职责。西河镇文尔村精神病患者覃某说:“家里和村干对我的酒杯盯得紧。”他平时和正常人没两样,但一喝酒,病情就复发。他家里人说:“我们和镇政府签订管控责任书,乡镇落实人员定期不定期督促我们加强对病人的管控。”
垂直监管,重在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作用。2007年,该县规范化管理小组长,实现责权利统一,明确小组长参与精神病人管控工作,及时向派出所和政府报送精神病人情况。2009年以来,全县小组长共报送精神病人信息160多条,牢牢掌握管控工作主动权。
垂直监管,坚定落实回访制度。对经治疗和鉴定已治愈、好转出院的精神病人,通报县公安局和有关乡镇,由乡镇管控小组落实包村回访责任。派出所民警、镇干部、村干、医护人员每月回访两次,进行康复指导。
蒙山县用处处透着特殊关爱的政府主导、排查登记、部门联动、救治保障、监管责任等机制为基石,铸就病人得到治疗、家属感到满意、群众感到安全、社会保持稳定的“温情堡垒”,结束了精神病人自然松散的无政府管理状态。2011年第三季度,该县在全区社会公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排名第十一位。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