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推荐候选人邓先先进事迹
核心提示:邓先,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班长。
邓先同志参加工作32年,一直默默奋斗在一线岗位。以厂为家,爱岗敬业,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在邓先同志的身上,体现了当代工人在新时代自强不息的风范。
1、2009年建议并完成了污水处理IC厌氧处理反应产生的沼气用于锅炉与蔗髓混合燃烧,改变了沼气放空燃烧造成浪费的现象,每月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4万元。
2、2010年对锅炉辅机设备冷却水回收循环利用。落实公司部署的节水项目,共安装管道600多米,循环利用冷却水150m3/h,每年可节约电费、取水费、排污费用合计40万元以上,实现了冷却水零的排放。
3、2011年对锅炉制水系统改造,采用一级除盐水工艺实现年节约原煤2000吨以上,减少SO2排放量240吨,节约制水成本140万元。
4、2011年改造2#炉(130T/H)尾部受热面,增加受热面积,提高受热面积30%,年节约原煤1280吨以上,节约原煤成本80万元左右。
邓先同志于2001年5月获贵港市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4月获广西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人生格言:“像许振超那样,做金牌工人,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国家和企业多做贡献!”
苦累锅炉旁 乐在创造中
5月4日早上7点10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锅炉班班长邓先走出家门,8分钟后来到办公室。在来的路上,他想着#2锅炉干煤灰卸料装置头一天有过异样的声音。到岗后,他马上翻看相关记录,并在稍后的班前会上将“查看#2锅炉干煤灰卸料装置”作为当天布置的第一项检查工作。
经员工检查,该装置可正常工作,邓先放下心来。参加工作30年以来,他一直在锅炉班工作,且每天必提前40分钟到岗,摸摸锅炉,看看线路,然后投入到一天的忙碌当中。他与锅炉30年的“交情”,是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点点滴滴,是勤业精业、开拓创新的求索之路。在那几口锅炉旁,他默默践行着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的职业理想,在挖潜增效、节能减排工作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抢手”的徒弟 年轻的师傅
1982年11月,邓先从部队复员后按分配进入贵糖电热厂锅炉班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司炉工。热电厂是整个企业制糖、造纸生产的“心脏”,涉水、电、汽等,工艺流程复杂。而锅炉又是热电厂的“心胆”,一旦出现问题,整个企业就会停汽停电,锅炉班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尽管军人出身的邓先在机械活上有一定基础,但他依然认为,、侍弄好几口锅炉、当好一名司炉工不是易事。所以,从观察压力表等普通附件到深入了解、掌控润滑系统,从掌握注油时间到调整鼓引风机的技术,他都不耻下问,一一记录。
三年后,邓先因工作出色调到锅炉维修岗位。为尽快适应新工作,他除认真研读资料,翻看父亲存放的技工书籍,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为练好基本技能,他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最初接触电焊工作时,在火花四溅的练习台前,他的双眼被紫外线辐射得红红肿肿,每到晚上睁不开眼,只能用淡盐水滴眼消毒。一般情况下,至次日下午4点以后,他的视觉才又恢复正常。可是,工作不能停,即便睁眼有困难,他仍每天早早到位,争取多练。如遇炉管损坏,他就钻进炉膛焊接,在实战中积累技艺。如球磨机发生故障,他主动要求和“熟手”一起排除。每次冒浓烟、顶高温,和工友把数千斤的钢球搬出来后,尽管体力已虚,他都将拆卸设备工作勇敢地挑过来。
因此,邓先被几位师傅争来争去。现已退休的一位师傅说,聪明肯干、虚心踏实的孩子谁不想要!一番“争夺”后,邓先“落”到了班长梁步明师傅的手上。
邓先更积极了。一年后,无论是常规操作,还是重点难点,他都能从容应对。随着班组技术力量的调整和“传、帮、带”活动的开展,1986年3月,新来的两名同志其中一人成了他的徒弟。他成了全厂最年轻的师傅。
走技改之路,老锅炉烧出新名堂
1994年,责任心强、成绩显著的邓先被提拔为锅炉修理班班长,全面负责热电厂锅炉和附件的检修、维护、抢修及相关技改扩建工作。他带领班组成员认真履行职业责任,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誓创职业荣誉,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思想得到了升华,大大增强了班组的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企业专业培训的不断深化,加上多年来自学的积累,邓先意识到,在现代化生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技改应为重点。他在环保主题的启发下有了新的思路,从1996年起开始带领班组员工大胆进行利于企业挖潜增效的试验。近10年来,他带领的锅炉班成为了企业挖潜增效、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
2005年,75T/H、65T/H锅炉下级省煤器管迎风面磨损严重,加上烟气冲刷,管子局部减薄。邓先带领技工把该两台锅炉的下级省煤器独条拆出修复,翻转180度重新安装使用,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又为企业减少开支30多万元。
2006年,4#锅炉尾部排烟温度高达220℃,炉热效率偏低,邓先便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找出合理数据进而改造,在锅炉出口处加装4组空气预热器,对进入锅炉的空气进行加热,最终使进入第一级预热器的空气由常温提高到60℃以上,排烟温度由原来的220℃下降到150℃,排烟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锅炉运作每小时多产蒸汽15吨,每年创造经济效益900万元。
2008年,对照“企业要适应煤碳市场供货的要求”有关精神,5#锅炉燃烧器明显落后。邓先和技术组人员分析当时国内先进案例,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开发无烟煤(燃烧高热值、低挥发特殊煤种)和多煤种的情况,把该锅炉原普通燃烧器改造为浓淡式燃烧器。该项目投产后,锅炉高、低负荷燃烧稳定,热效率有效提高,年节约原煤2500至3000吨,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邓先带领全体班组成员积极响应公司关于开展“共渡难关,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竞赛活动,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奔小康”为主题,围绕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争当金牌工人为载体,积极开展以挖潜增效、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技术攻关活动。经努力,2009年,贵糖公司平均吨蒸汽耗标煤达到109.5kg煤/吨蒸汽,全年节约标煤8000多吨,创历史最好成绩。
2009年,蔗渣喷淋水IC厌氧处理反应塔产生的沼气,除了近距离送到轻钙厂转窑燃烧外,余下的放空焚尽。对此项浪费,邓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如有办法将余下沼气利用,不是很好吗?经请示公司领导,邓先与5名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安装了一条600米输送沼气专用管道,把轻钙厂没用完的沼气引至锅炉与蔗髓混烧,改善了蔗髓燃烧工况,每年有效多利用400万立方米沼气,节约标煤4000吨。这一举措,不仅开创了国内沼气用于锅炉燃烧的先河,每年还为企业增加直接经济效益768万元。
技改项目的实施和成功,令人对锅炉班刮目相看。邓先被冠上了“技术尖兵”、“节能大王”等头衔。他与同事们在实践中完成了《合理调整75t/h锅炉混合燃烧的最佳点》、《降低锅炉烟气二氧化硫》等6项QC(品质控制)成果。其中,《提高130t/h锅炉制粉系统出力》QC成果获全国优秀奖,其余均获自治区QC成果优秀奖。
2009年5月,邓先所带的锅炉班被评为“全国优秀QC小组”、“全国工人先锋号”。2010年5月,其本人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以殊荣作为新起点和动力,同年大胆采用国内较先进的除盐水工艺,对4台中压锅炉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改造。他在保持原有(320T/H)的二级钠离子交换工艺基础,增加一组(两套)80 T/H一级除盐水系统。该项目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后,炉管、汽轮机内积垢减少,有效提高锅炉给水质量和蒸汽质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40吨,锅炉排污率下降了50%,为企业节约标煤2000吨,节约制水成本140万元。同时,降低了各用汽单位的生产成本。同年,邓先还落实公司部署的节水项目,对锅炉辅机设备安装管道600多米,机械运作情况下每小时回收循环利用冷却水150立方米,实现了企业冷却水零排放,年节约电费、取水费、排污费合40多万元。
2011年,2#锅炉大部分上级省煤器管损坏严重。为了提高该锅炉热效率,邓先组队研究,向公司建议更换这部分器管并增加该附件的受热面积,得到批准和25万元改建经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处处节约,讲究实用。该项目改造后,上级省煤器管受热面比改造前增加了30%,排烟温度下降10℃,锅炉热效率有效提高,年节约原煤1280吨,折合人民币约80万元。
今年2月,邓先利用旧材料制作了简易气动卸料器,取代1#、2#锅炉干煤灰原靠电力工作的卸料装置。新装置启用后,卸料效率比之前提高了50%,干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减少。
技改活动的开展,工友们的大力支持,使老锅炉烧出了新名堂,邓先的心中涌起阵阵暖流。
感悟人生价值 奉献最是珍贵
每天身处60多度的高温环境,浑身煤黑满脸灰尘,艰苦的条件,繁重的任务,邓先毫不退缩。为推进技改项目,他记不清画了多少图,求解过多少方程式,记录过多少沼气数据。他的努力,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带来新亮点。除两次问鼎全国劳动者最高荣誉之外,他还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及“广西劳动模范”、“贵港市优秀共产党员”、“贵港市劳动模范”、贵糖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先进班组长”等光荣称号,相关奖状或证书层层叠叠。
邓先的出色,除了企业的培养、自身专注于研究和技艺的操练以外,很大程度来源于几位优秀长辈对他的影响。
“父亲在厂里从事碱回收工作,长期辛劳却很乐观,退休后常常自费修整生活区沿江道路,还硬化了一片空地供老工友们娱乐。”邓先说,父亲总是微笑着不停地干活,不图回报,令人敬重。梁步明师傅是上一世纪90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一直以来都高超的技艺、高尚的品德引领着包括他在内的青年一代不断进步。全国“金牌工人”许振超,不讲条件,一心为国家多作贡献。这三个来自工人队伍的长辈,都体现了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对同样是一名工人的他产生了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人生就是奉献!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在奉献精神的指引下,邓先的心灵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所以,工作上的苦累不值一提。他在几口锅炉旁,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了青春和智慧!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社会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