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邱璇 黄金献 杨郑宝 
崭新的别墅式民居。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大新县恩城乡恩城社区岜隆屯。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40多幢两层半别墅,统一的造型、门楼、阳台、外墙、结构,每家每户都插上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这就是边境线上的壮族村屯。距离边境线17公里的大新县恩城乡恩城社区岜隆屯,曾属于老、少、边、山、穷村寨。近年来,该屯在实施“兴边富民”的行动中,通过发展优质葡萄种植产业,村民收入大大增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闪耀在边境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项目资金+村民自筹 别墅式壮族民居建起来
8月10日,“科学发展基层行 沧桑巨变看边疆”采访团从大新县城出发,驱车半个小时便驶抵岜隆屯。车还没停稳,记者的目光便被窗外一排排崭新的别墅式民居吸引着。大新县恩城乡乡长夏翥吉介绍说,这些都是岜隆屯村民的住宅。2006年,借助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投资128万元,村民自筹852万元,通过互帮互助修建起来的别墅式特色壮族民居,还兴建了环村水泥硬化路、人饮工程、农村电网、葡萄园水利灌溉系统、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沼气池等一批基础设施。
夏翥吉告诉记者,以前,岜隆屯的交通状况差、水电设施缺乏,村民原住房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壮族干栏式建筑,而且是人畜混居,全村住房难、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现象较为突出。那时,大家都想重建新村。“乡里还专门与县建设规划部门联系,让他们做好规划,新村建设方案经民众讨论后才确定的。” 2007年,214名村民喜迁新居,全屯实现了电灯照明、煮饭用沼气、养畜喂生料的环保、节能目标。
相关链接: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