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环境中工作12年
为了在巷道内方便通行,铲运车的行进方式被设计成“螃蟹式”,驾驶员侧坐在车上,靠向左、右扭头来观察车辆向前、后行驶的状况。虽然驾驶方式有些怪异,黄文宣依然能驾驶着铲运车在狭窄巷道内穿梭自如。车辆瞬间启动,10缸的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巨大声音在狭窄的巷道内回响,车子排出阵阵热浪和粉尘。黄文宣提醒记者戴上厚重的口罩,因为进入作业区后,粉尘会更加严重。
黄文宣驾驶着铲运车进入作业区,记者步行紧跟其后。这里刚刚开凿出一部分原矿石,他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些矿石铲出来,运到旁边等待的卡车上。铜坑矿内的矿石诸如锡、锌、铅等有色金属含量丰富,因此重量、硬度都很大,铲运比较费劲。黄文宣驾驶着硕大的铲运车紧贴着巷道侧壁迅速穿梭,完成装卸任务,精湛娴熟的驾驶技术让人由衷佩服。
由于每个出矿作业区都属于新开凿的巷道,通风系统都还不完善,噪音、粉尘、废气全部积压在一起。在作业区里呆了仅5分钟时间,记者已经全身冒汗,耳朵“嗡嗡”作响。厚重的口罩压得人呼吸难受,沾满汗水和粉尘的矿工服变得又粘又重。
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黄文宣在铲运车司机岗位上坚持了12年。
“出矿状元”成材靠坚持
虽然如今的黄文宣驾驶铲运车的技术滚瓜烂熟,可是当年能走进这个岗位,全靠他持之以恒的信念,打破了层层障碍。
2000年,黄文宣到铜坑矿应聘铲运车司机时,没有任何驾驶经验。那时的考官看着他瘦小的身材,曾一度拒绝他报名学习驾驶铲运车,在强烈要求下他才获得了学习资格。打那时起,他就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铲运车司机。
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黄文宣,每天培训回到宿舍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死记硬背安全手册、驾驶理论。结果,他以最高分通过理论考试。在进行驾驶实际操作时,除了细看、细听,他还每天缠着师傅让他多练一点。结果,他在模拟矿井巷道内情况的“八字桩”考试一次过关。上岗后,矿山里哪里条件艰苦,哪里工作难度大,他就出现在哪里,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在工作之余,他也没有放弃为自己充电的机会。一有时间,他总会来到井下的“职工书屋”看一会书,还通过考试成为中南大学一名函授学员,圆了多年的大学梦。2010年6月,表现优异的黄文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铜坑矿历史上第一个入党的企业农民工。
入选十八大代表,黄文宣成为了铜坑矿里的“名人”,矿井下、办公楼里,到处都有以他为主角的“踏实、肯干”的铜坑精神宣传画。但他依然如同以前一样,每天工作在矿井深层,从来没有落过一班岗。他说:“成为十八大代表,既光荣又责任重大。在工作上,我更要给同事们带好头,起好模范作用。”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