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升值”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次医改,受惠的不仅是患者,医务人员也是受益者之一。过去有流行语说,“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调侃中国现在一些职业收入脑体倒挂现象。“过去听这样的话自己觉得挺心酸。”采访中,一名医务人员说,“这次改革后,感觉好多了,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让这名医务人员这么感慨的是,这次改革在下调了药品收入、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外,还提高了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过去我的门诊诊查费是2元,这次调整后到5元。虽然调整后的费用也不计入我个人的收入,而是进入科室再分配,但我依然很高兴,因为医生的劳动得到重视,在收费上得到了体现”。从医院大厅的公示牌上记者看到,医生门诊诊查费从医师到专家分为几个等级,等级越高,费用越高。比如一般医师的诊查费从1元/人次提高到3元/人次,专家则从8元/人次提高到30元/人次。不仅是医生的门诊诊疗费等10个项目的价格提高了,20项护理费也分别提高了90%,如特级护理从2元/小时提高到了3.8元/小时。
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了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得到提升,那患者看病费用是不是就增加了?“有医疗保障的病人负担是基本不变的。”永福中医院院长唐春林告诉记者,这些费用过去病患是不能通过医保报销的,但医改后,这部分费用也列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比如主治医生的诊查费从2元提高到5元,新农合病人可按70%、城镇医保按乙类的比例进行报销,患者需要承担的费用是在2元以下,与原来的差别不大。
政府当“靠山”试点面扩大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我们医院一年就减少了300万元的药品收入,大型设备检查下调的幅度也大,医院在这部分减少的费用也不少,而医务人员的待遇又不能减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怎么运转?”在永福县人民医院,该院院长韦荣恒在向来宾介绍医院实行医改的各项措施后,抖出了一个“包袱”。
“其实很简单,因为政府支持是关键。”韦荣恒告诉大家,按照医改方案,医院每年减少的300万元药品收入,其中20%由当地财政补偿,80%靠医疗服务价格费用提高来补偿。医改后,当地财政还加大对该院的投入,财政拨款每年多增加了200万元。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永福县政府对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3家公立医院的投入,从原来每年的450万元增加到了950万元,用于医院退休人员工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像17项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下降幅度,根据自治区的方案是分别下降5%,下降部分由医院自行消化,但永福县的试点医院将检查价格下降到50%,当地财政承担了减少部分的80%。
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永福县的改革试点医院在药品收入减少、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减少的情况下,依然得到了发展,率先实行改革的永福县中医院今年1~11月门诊、住院人数以及门诊、住院收入都同比增长,其中住院人数增长了56.76%,住院收入同比增长了51.9%;县人民医院在实行试点改革两个多月,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也都有所增长。
经初步统计,实行改革后,广西第一批试点医院门急诊、住院个人负担同比下降了6.4%和5.6%,医院收入同比增长了16.66%和21.23%。明年,第二批14个市33个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后,加上第一批7县21家改革试点医院,全区的试点覆盖面扩大到53%,涉及40个县115家医院。到2014年,广西还将继续扩大试点覆盖面,更多的病患将得到实惠。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