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应用高新技术
拉会高架桥有20多个方形桥墩,截面面积近25平方米,最高的一个有110米。如何修建这些“又肥又高”的桥墩,是建设者们遇到的一道难题。如果按常规方式施工,由于混凝土堆砌量太大,桥墩很有可能因热胀冷缩受损,进而影响大桥结构安全。
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施工方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研究,最终确定了“空心薄壁墩”的施工方案。也就是说,这些看起来粗壮的桥墩,实际上都是“空心”的,桥墩壁的厚度只有约0.5米。施工过程中研究完成的“空心薄壁墩应力控制”课题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穿行在六宜高速的大小隧道间,记者注意到,这些隧道的洞口周边植被还保持着开挖前的状态,似乎没有受到洞口开掘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介绍,“隧道洞口零开挖”也是六宜高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成果。河池地区的山多为石山,使用普通方法开掘洞口,5米高的洞口,可能会挖成8米高,最后还要再填回去。“隧道洞口零开挖”就是在洞口开掘初期做好周边山体的支护工作,尽量避免掘进施工损坏山体。这样施工不但不会破坏洞口周边的植被,洞口安全性也因山体结构未被破坏而得到提高。
六宜高速的路面材料采用了橡胶沥青、湖沥青、温伴沥青,车辆行驶在路面上,几乎听不到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音,驾乘舒适度高。全线隧道还采用了LED节能灯,只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省电费上百万元。
除了科技含量高,六宜高速还加入了不少民族文化元素。部分主要隧道的入口周围有铜鼓、绣球、壮锦等代表壮族文化的图案。服务区、收费站等建筑也采用了最能体现壮族民居风格的干栏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