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钦州市创新载体推动清洁乡村活动述评

让美丽永驻乡村
——钦州市创新载体推动清洁乡村活动述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义华

  5月26日,在灵山县丰塘镇榃朴村的大街上,张贴着一张卫生清洁收费情况表,共有250个家庭和商户交了近1500元的月度卫生费。“这是农民自缴卫生清洁费的一次尝试,村委将专款专用于雇请保洁员和处理垃圾。”榃朴村支书陆国春说,有了保洁员和垃圾处理的费用,才能让乡村清洁持久开展。

  要让乡村变得清洁、变得美丽,工作重点在村镇,突破点也在村镇。在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钦州着力创新活动载体,培育群众的新观念、引导文明新风,建立乡村清洁的长效机制。

  ◆引导新风

  ——让清洁意识入脑入心

  清洁乡村主体是居民,要保持乡村清洁,培养居民爱卫生、讲卫生的意识十分关键。

  “各位父老乡亲,清湖广播站开始广播。今天与大家谈六乱,六乱指的是村里乱倒、乱放、乱搭、乱建、乱摆……”记者来到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一阵洪亮的喇叭声传来,方园四五公里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样的喇叭声,在钦州很多地方都能听到。这久违的喇叭声,钦州赋予它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美丽之声”。一个多月来,“美丽之声”响遍钦州的村村寨寨。

  村民居住分散、信息不流畅,广播是最有效的宣传载体,也是城乡居民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形式。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钦州市启动“美丽之声”广播工程,在行政村一级普遍建立村级广播站,对清洁乡村活动不间断地宣传。

  一声声广播,成为群众最关注的声音。

  目前,村级广播站还作为督促清洁乡村活动的阵地,定期播出各个自然村的活动进度和存在的不足,大家互相监督,相互对比,形成“比学赶”的局面。

  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一直是开展群众性活动最有效的形式。钦州市派出67个清洁乡村工作队驻镇入村,通过开会、讨论等方式,面对面宣传政策,走访农户,成为“美丽钦州”的先行者、宣传者和推动者。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在社会宣传方面也做足“功课”。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钦州市及各县区在重点路段、公路干线制作大型宣传牌25块,悬挂横幅、宣传画4300多条(幅),印制19.8万份倡议书,张贴1.26万条标语,营造浓厚氛围,引导群众改变陋习,树立新风,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