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发生两起未成年少女欲轻生事件;事发前,孩子均与妈妈发生争吵
孩子不快乐 家长应思考
●根源:家长在孩子年幼时过于宠爱;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发现问题又纠正得太急
●探因:激动情绪是危险举动导火索,父母、孩子均情绪激动时,家长应让孩子
●注意:孩子在长大,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
●建议: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改”,让青春期孩子有被尊重和平等的感受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学校放假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可在一些家庭,长时间的相处,却让孩子与父母的变成了一对“矛盾体”。近日来,桂林市便发生了两起未成年孩子欲轻生的事件,所幸被赶来的消防员救下。
放假了,你家的孩子开心吗?与家长冲突后,孩子为何作出那么轻率的举动?长大的孩子为何与家长成了“冤家”?
事件1
跟妈斗嘴后 女孩要轻生
7月21日下午4时许,在资源县城一居民楼里,小敏(化名)爬到家里四楼外墙屋檐上。
小敏是一名初二女生。小敏妈妈说,事发前,两人因为生活琐事拌了几句嘴。吵完后,女儿就很激动地跑回房间,打开窗户爬了出去。救援人员到来时,小敏的情绪仍十分激动,一边喊着自己不想活了,一边在屋檐上做着危险动作。
小敏妈妈和救援人员轮番耐心劝阻,小敏还是听不进,仍然站在危险的地方。救援人员只好迅速在楼下设置救生气垫。在楼上,有人不断劝说小敏分散她的注意力;另一边,几人从隔壁房间的窗户悄悄靠近,趁小敏稍放松的瞬间,一把拉住女孩,最终成功将她带回房间。
看到孩子平安,小敏妈妈久久抱着女儿不肯放开。最后,小敏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