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南宁市31中副校长、科技总辅导员蒙科祺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陈 江

  位于秀厢大道东段15号的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所处位置并不起眼,校内生源大多来自附近城中村居民和进城农民工子弟。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却在全国和全区举办的各种学生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大赛中,夺得一个又一个的大奖: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和最高专项奖——宝钢发明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银牌奖、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特别奖、12项广西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不仅得益于学校科技特色办学的定位,更得益于学校有一位出色的科技总辅导员——蒙科祺老师。

  大学毕业到中学担任科技辅导员,蒙科祺在这一岗位上整整工作了20年,其间的酸甜苦辣,如今咀嚼起来,都成了人生里最甘甜的美酒。他的事业履历里,一项项成果金光闪闪:指导学生2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培养的学生,有2人当选2011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3人当选“预备小院士”,1人当选“小研究员”,1名学生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1

  创新益已益人

  1988年,因为热衷于搞科技小发明,已经是高三毕业班的蒙科祺高考预考不理想,没能顺利参加高考。但得益于搞发明创造,特长突出的他被广西师范学院破格录取。那一年,他的发明成果“自封闭式水龙头”,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和首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是广西唯一的获奖者。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更是一个人事业追求的动力。在大学里,蒙科祺的科技发明创造热情不减,作品《多功能自行车鞍座》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一等奖。走出校门进入中学,物理专业毕业的他进入博白县实验中学,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科技辅导员。两年后,他调入玉林市育才中学,同样还是当科技辅导员。

  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开设科技辅导课刚刚起步,被称为科技活动兴趣课,科技辅导员在中学里并非主流业务教学,科技辅导员这一角色地位尴尬。如果领导重视,工作做得好,能在全区、全国拿奖项,对学校来说是个点缀;而日常教学里,在许多领导看来,它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蒙科祺也曾想过当课任老师,因为上课会有课酬。而科技兴趣课,每周只安排两节,其余的要靠休息日开展活动。但他服从了学校的安排,重要的是,他对这一工作充满兴趣,而且他坚信“创新是一种让人终生受益的能力,是能够造福人类的能力”。他要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创新之火,激发他们心底深处潜在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课没有统一教材,于是,蒙科祺到处找参考资料,订阅《发明与创造》、《中国发明与专利》、《中国科技教育》等杂志,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摸索着教学。他自掏腰包买设备和制作材料,引导学生找选题、搞调研、再帮助学生把点子变成现实。

  如何上好科技活动课?蒙科祺的经验是:首先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科技课上,他通过举些简单有效的发明例子,打破学生们心中对科技、发明创造的高深感和神秘感,让学生们觉得,原来发明创造是很平常的事情,进而激发起他们心中“我也想搞小发明”的念头。其次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他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主动去问为什么?怎么做?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样孩子们就会主动去想,去研究。科学创造的选题和点子就由此而生。这时,老师再指导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动手设计和制作。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