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雷倩倩)12月30日,记者从全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我区各级工商部门共查处无照经营、虚假违法广告、食品违法等各类案件超过1.63万起,案值达942.11万元。2014年,工商部门将突出对电子电器、服装鞋帽等五大类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并建立假冒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让信用不良者无处遁形。
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区工商部门共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14万起、合同违法案件608起、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148起、商标侵权案件856起、食品违法案件2376起,案值达942.11万元。
为了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14年,工商部门将突出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监管,集中解决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和维修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服装鞋帽类商品监管,集中解决标识标注不规范、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突出装饰装修材料类商品监管,集中解决消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交通工具类商品监管,集中解决对道路交通安全和消费者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的突出问题;突出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集中解决虚假宣传、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等问题。2014年内,要开展3次成品油质量监测、2次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1次电动车质量监测。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还将建立假冒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除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对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假冒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要主动公开。在作出处罚决定或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的规定时间内,依法公开案件信息,包括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做到公开透明,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假冒侵权者因信用不良“处处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