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安彩调队的“演员”们虽然都是业余的,却都是天生的“戏痴”。
杨堤路口衣架厂的女工李胜娥爱唱彩调戏,隔三差五她就到“戏班”唱上一段。“现在不忙了,没事就来这里亮亮嗓子,一唱就觉得心旷神怡、心情大好。”曾广香、李新兰和李胜娥都是同一个厂里的女工,迷上彩调后,她们三人无论工作还是休息,都不忘抽出一点时间来对口背台词,是厂里有名的三枚“开心果”。
二胡手李春光,是退休的小学教师。他会拉二胡、弹电子琴、手风琴,参加戏班演出是他的业余爱好。小时候他曾跟着老一辈人学拉过一通二胡,他的第一个二胡还是自己15岁那年,用竹筒和棕树毛花了3天时间做成的。
李群英是报安村的妇女主任,对彩调的痴迷非同一般。她下田时唱,洗澡时唱,调子张口就来,曾因坐门口洗衣服时无意哼出“对门有棵杨柳青,风吹杨柳石榴叮叮,四季花儿开,慢慢洗起来”的调子一时风靡全村。
75岁的老戏骨李树养,是彩调队年纪最大的队员,别看他满脸褶子,但一化妆、一上戏,俨然是一小生,“奶油”得很,尤其是上台后,一招一式,一点也看不出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演戏就是显得年轻!”
“我们桂北地区的老百姓都喜欢彩调,逢年过节,地方上都要演戏、都要看戏。”2013年的中秋节,报安彩调队白天已连续演出两场,村里的群众仍不过瘾,非要加场,盛情难却,队员们只好将刚拆卸的舞台重新搭起。那天晚上,演出一直延续到夜里12时,群众还迟迟不肯散场。“密麻麻一片,至少有上千人。”
令李树光欣慰的是,戏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去年12月中旬,报安村彩调队十来个主力队员到阳朔县文化局举办的培训班“充电”。文化局不仅请来了最好的彩调老师为他们这些草根演员言传身教,还下拨专项经费给报安村彩调队添加了新戏服。“本事涨了,信心更足了。”李树光边说边唱起来,“政府提倡搞环保,民众齐心一起抓,环境卫生村容貌,全面清除‘脏、乱差’……”那歌声穿透寒冷的冬夜传得很远很远。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