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草根戏班让“空心村”充满笑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张天韵  通讯员 张 娟 文/图

    周日下午,李树光家就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老汉今年五十八,乐得我心中笑哈哈,十八大精神飘万里,春风吹暖进万家……”在阳朔县葡萄镇报安村报安彩调队队长李树光的家中,十几个人围在院子里,或提嗓亮声、或吹拉弹奏。李树光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紧锣密鼓赶排节目,“马上就要大过年了,年三十晚的大联欢,初一到初七的十台传统彩调戏,现在就得开始忙了。”李树光边招呼队员排练边和记者说道。

    报安村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有了乡村业余彩调队。几十年几经浮沉,随着青壮年都陆续出去打工,彩调队慢慢解散了,村子也跟着落寞了。去年3月,一群热爱彩调的老戏骨又走到一起,“就是为了让村子有一些响声,让老人们笑起来,笑出声。”李树光想法很简单。

    49岁的队长李树光,年轻时当过村党支部书记,是一名老党员。本来就爱好彩调,还专门拜师学过艺。妻子李小柱从小跟着父母学彩调,自己也着迷,她和李树光经常在台上演夫妻,日久生情,终于将“夫妻”弄假成真。婚后两人一直很恩爱,无论上田还是在家都曲不离口,形影不离。在厨房里做饭时,也是一个人拿筷子先“咚咚地得咚”敲出节奏掀锅盖,另一个再伸出兰花指来一个“滚球手”拿瓢羹舀饭。

    这两年但凡能走会动的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李树光的好友几次邀请他们去临桂建筑工地上做大工,每人每天180元,可李树光始终都没答应,他说:“我到哪里都不愁挣两毛钱,可我们走了,这里的彩调就再也唱不起来了。”

    妻子李小柱说:“台下观众叫声好,苦累也觉得有劲头。有舞台,观众乐呵,就是最好的回报。”好一个夫唱妇随。

    从小就看戏班子演出的李树光,不仅会唱戏,还会编戏写剧本。“十八大后,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我们自编自演了一些新的剧目,比如宣传十八大精神的《家和万事兴》,宣传清洁乡村的《环保风波》《环保意识不能少》。”李树光说,他们尝试在彩调戏中加入当地农家喜事、新事和乡间的新风气,对身边的人和事,观众有亲近感,容易引起共鸣,“哪怕5分钟、10分钟的小段子都很受欢迎。”

    彩调的许多故事其实都是根据传统戏剧改编而成,由于大多是口口相传,有文字记载的脚本已很难找到了。李树光十多年前就开始走村串乡,找一些还在世的老艺人,不断收集脚本,并向老艺人讨教演出技艺,并自己学编写脚本。

    记者在李树光家见到了他编写的20多本剧目脚本,有些纸张已卷角、泛黄、破旧,但全是用笔手抄的,字迹工整、清晰,让人动容。这些脚本从策划构思到布局用韵,工作量很大,经过一边试演一边修改,演出多次后才慢慢定下,“最终成为现在我们自己的脚本。”目前,戏班已整理、改编、演出的彩调剧目达十多部。

    在草根戏班,没有服装,大家就自己买;没有道具,大家就自己做;没有音响,大家凑钱购置;没有化妆师,大家就自己学。这里的每一个人既是演员也是乐手还是化妆师,一人多用。李树光告诉记者,“我们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设备再好一点,演出就会再精彩点,老百姓就更开心了。”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