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朱慧松
4月4日,记者从自治区食品安全办了解到,全区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桶(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行动,对水源、灌装、检验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还将在生产、流通、餐饮领域同时开展抽样检验。(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6版)
有关方面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桶(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行动,出发点是为了严打问题商品,确保消费者权益,这是大快人心之举,可笔者却觉得这只能快3个月的人心,以后就不好说了。
有关方面对专项整治的时间、领域都说得很清楚,那些不良商家也会关注这些信息,马上会打起小算盘——倘若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放肆,那无异于往枪口上撞,因此这段时间里要规矩些。这样一来,或许市场上的问题桶(瓶)装饮用水会一时间大幅减少。可3个月过后,专项整治行动一结束,职能部门可能就管得不那么紧了,问题饮用水恐怕又会“重出江湖”,直到下次严查行动开展。如此循环反复,恐怕就是问题桶(瓶)装饮用水屡禁不止、屡查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而对于其他不良现象的查处,也有类似情况,职能部门不时展开持续一定时间的集中整治行动,往往成效显著。可不良现象真的打绝了吗?恐怕并非如此。那些违规者往往等风头一过就又会冒出来。因此职能部门对不良现象进行查处,不妨不划时间段,少搞集中整治,多重视日常监管。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真正建立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