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不忘提振文明“精气神”
“听说村里边建了个博物馆,真的假的?会有人去看吗?很多县城里边都未必有博物馆。”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媒体微博访谈中,有网友向吴天来发问。
“是真的,去看的人很多,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刚开始大多数人都是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我建这个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使后一辈年轻人们记住前辈们当时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从而使更多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2008年,吴天来和村里的53名党员利用一幢已经废弃的民房改造成农民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老一辈农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器具。2013年,吴天来又自掏10万元购置了附近一农户的自留地,对农民博物馆进行了搬迁,并正式更名为陇雅村陇堆屯民俗博物馆,意在对年轻一代进行精神教育。
引着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吴天来没有懈怠,在别人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他不仅建起了博物馆,还带领村民建起了文化休闲广场,创造条件让陇雅村老老少少成立秧歌队、文艺队,走出家门,唱歌、跳舞、扭大秧歌,丰富文化生活。
“光想着赚钱不行,要想真正脱贫致富就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让村民对种植新技术更快接受和理解,让他们迅速致富,吴天来还计划建一所多功能村级中心校,白天让小孩上学,晚上让家长上学,学文化学技术。他一心为民的精神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
“我的学校还要装备电脑呢!让村民认识电脑和学电脑,并上网遨游,让村民在陇雅就能够了解到外面的市场行情。”吴天来笑着说。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