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吴天来:站在时代前沿的村支书

广西新闻网记者 凌聪

当别人还在无限度向自己的母亲大山索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封山育林,为发展林下经济打基础;当别人初具养生意识的时候,他种植的铁皮石斛、十大功劳等名贵中草药已经形成规模;当别人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他已经建起了博物馆,建立了文艺队……

他是“最美基层干部”、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

想得多,看得远,是熟识吴天来的人给出的评价,也是大多数人认为他能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大石山村建设成为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先进村的秘诀。

埋下“生态种子”为林下经济打基础

在2013年陇雅村全村人均收入超越6000元后,村民们真正懂得了吴天来1999年提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的用意。

“我们陇雅村是真真正正的大石山区,没有什么资源,即使山上长点树木,村民们为了生活迟早也要把树砍光。”在忙着解决村里“三难” (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的同时,吴天来的眼中看到了“烧柴难”存在的隐患:无限度上山砍柴烧饭可能给村民未来带来“毁灭性”打击。

陇雅村群众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有些村民认为山是自己的,山上的树爱怎么砍就怎么砍。

“要想劝村民开放思想花钱建起沼气池很难,新农村建设中受到很多阻力。”吴天来回忆,当时他劝村民封山育林,可遭到的却是一个个白眼和“多管闲事”的回应。

怎么办?头脑灵活的吴天来并没有和村民硬来,他想到了“小手拉大手”的方法:“我通过找在外工作或是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先劝说开导他们家里人,然后再自己上门继续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建设沼气池。”

吴天来告诉村民,要想真正脱贫走上致富道路,就要结合陇雅村的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山顶封山绿化,山腰种果种树种药材,平地搞庭院经济。可是想做到这些,首先得封山育林和涵养水源。

在吴天来和村里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户又一户村民被说通了,吴天来带领村民养猪并建起沼气池,改变了乡亲们砍柴烧火的习惯,陇雅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山上逐渐康复了生气勃勃的自然生态。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