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探访长沙果园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 看顶级大米培育

出产于长沙县果园镇的湖南顶级大米—“沁香一号”。广西新闻网记者 宋瑶 摄

利用稻螟赤眼蜂对螟虫的寄生性来达到生物防制效果。广西新闻网 记者 宋瑶 摄

广西新闻网长沙7月3日讯(记者 宋瑶)赤眼蜂、青蛙、诱蛾灯…这些东西如何成为有机栽培“神器”?在湖南粮食集团位于长沙县果园镇新民村的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记者找到了答案。

该果园基地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晒的管理模式。“这里是我们在近百个候选基地中挑选出来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当地的土壤、水质、植被、生物多样性甚至人文环境都要进行综合监测考量”,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名优质稻专家赵正洪博士介绍,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冬季播种紫云英、油菜等;采用发酵鸡粪作基肥,插秧后追施生物有机肥达到保苗丰产的目的。此外,他们还自主开发了包含重金属控制技术、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稻田有机循环技术为主题的整套有机种植技术体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据介绍,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技术是通过稻螟赤眼蜂寄生对螟虫的寄生性来达到生物防制效果。赤眼蜂是一种不到1毫米的小蜂,它的雌蜂专门寻找害虫虫卵,产卵其中,孵化出赤眼蜂的后代,后代出来继续寻找虫卵寄生,寄生率达80%以上,所以通过它可以严格控制害虫后代出生,从而达到防治大田害虫危害的效果。

“南方水稻生产病虫害多,要做到有机栽培很不容易。但我们通过集成和创新‘蜂蛙灯’技术实现了水稻的纯有机栽培的目的,虽然开头一两年难度较大,一旦不用任何化学农药后,稻田的害虫天敌(蜘蛛、青蛙等)群体就不断上升,当天敌达到一定的群体后,就没有害虫的生存空间,所以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栽培理念”,赵正洪说。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