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组两会”获推广
走进良岭屯,只见环村路宽敞洁净;一条条巷道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成排;村边耕牛集体圈养场新颖别致;污水集中处理池水草茂盛……这些得益于李志凯创建的“一组两会”制度。“没有‘一组两会’,我们屯再过20年,也许还是灰头土脸的老样子。”屯理事长李梦球说。
李志凯上任当年,正值金沙村推进自治区整村推进脱贫项目的关键时期:扶贫路要修,水利要建、老旧房子要改造……而全村6个屯4700多村民,靠村“两委”5名干部根本忙不过来。“不能让项目毁在自己手上,怎么办?”
当时良岭屯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屯里几个党员和德高望重的老人表现积极,何不让他们组成理事会来牵头做群众工作?李志凯认为,这当中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任何提议要得到群众同意。于是他提出,凡是屯里项目由党支部出点子、提建议,户主大会集体表决,同意后由理事会负责组织实施。“一组两会”制度就像一把钥匙,工作局面很快打开。
接着,李志凯引导其余5个屯也成立了“一组两会”制度,建设用地、资金筹集、资金管理、账务公开等难题都迎刃而解,村干部得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工作效率倍增。良岭屯的“一组两会”模式迅速在覃塘区、贵港市和更大范围推广,并获2011年度广西党建工作创新奖。
工作“新法”啃下硬骨头
“为了一点地,我曾想和李支书拼命哩。”沙子屯黄飞新内疚地说。原来,前两年修村主干道时,黄飞新20平方米耕地被征用,他便乘着酒气冲到李志凯家中闹事,“当时讲了几句话,心里就没底气了,至今还觉得羞愧。”下湴屯覃二进也还记得,为动员他让出50平方米的地修建水利,李志凯连续10个晚上蹲守在他家门口,苦口婆心地与他讲政策、讲道理,终于使他服了软。
因人而异、创新方法做工作,就这样,6年来,李志凯领着群众实施了各屯水泥路、水利、风貌改造、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绿化亮化除污工程等32个项目,总投入资金376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95万元。
在李志凯的工作“新法”下,金沙村的土地整理也颇有成效,已有不少规划如一的农田。整理后的农田吸引金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600万元建立了260亩的蔬菜基地,聘请当地11名农民在基地打长工。目前金沙村共有3个占地1000亩蔬菜基地,聘用当地50多名青壮年长年就业、110名劳动力打短工。沙子屯李容正今年流转出1亩土地给合作社种菜,每年租金是250公斤稻谷,相当于700多元;夫妻俩在合作社打工,月工资共5000多元。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