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书记”的创富路
——记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凯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覃 伟
“他的脑子里总是不断有新的点子,跟着他干心里踏实。”这是记者在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采访时,村民们对他们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凯的评价。6年来,在“创新书记”李志凯的带领下,金沙村的桑蚕收入增长了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2.7倍,2013年达到9093元,高出全国平均79元。
改良养蚕技术带富一个村
最先让群众见识到李志凯创新意识的,是小小的桑蚕。当地农民种桑养蚕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品种退化,桑蚕产量一年不如一年。2008年李志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开始尝试种植良种桑树,结果桑叶质优量高,桑园每亩多产出45公斤蚕茧。“群众见我收入高了,纷纷跟着种。”当年冬季,李志凯趁热打铁,组织全村蚕农参观、培训,次年又争取到扶贫部门赠送410万株良种桑苗,全村82%的桑园得以改造。
与此同时,他还自费到外地学习方格簇养蚕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多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培育改良出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首张方格簇蚕茧,每张产量增10%,育蚕房容积率也提高了3倍。改良的方格簇养蚕技术很快在村里推广开来。沙子屯李志朝种桑6亩,每亩年均卖蚕茧收入8000元。所得收入不仅供两个子女读书,最近还建起了3层半小洋房。有了卖蚕收入,全村群众不再贷款、赊购肥料。
2010年初,李志凯组织马步正等8位种养大户,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为全村群众提供桑苗、技术、收购、初加工等服务。从此全村桑蚕业稳步发展,如今户均种桑园2.4亩以上,纯收入2万多元。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