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傅小栩 磨嘉
核心提示
24日起,全区的4万多名高中老师进入了高中课改的大规模培训。从2012年广西进入高中课改,每年暑期,自治区教育厅都会组织全区的高中教师进行培训。那么,走过2年的广西高中课改情况如何?有何难点?明年广西将有首批课改后的毕业生参加高考,课改后的高考将如何考?本报记者昨进行了采访。
课改难点
教师能否发挥创造力
高中课改不仅仅是更换了所有教材,对教师的执教理念也是一大考验。
前来参加培训的南宁十中英语特级老师陆强华执教已30多年,他认为当下课改遇到的最大难题还是老师观念的问题。以前老师和学生之间分“上下”关系,现在更注重的是平等关系。另外,课改后,既看结果更重过程,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发展性评价,这些都需要老师去转变观念。
广西高中课改办的首席专家彭运锋表示,高中课改涉及到老师能否对原来已形成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取舍,这并不意味着原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不好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课改后对老师的要求确实提高了,以前老师凭借教案就能平稳地上完一节课,现在就要更多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这2年的情况看,他认为总体来说,大部分教师已进入课改状态。
资源配置
教学资源匮乏也是难点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戴启猛向记者介绍,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当前课改的难点之一,因为课改后的教学在许多方面都要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手段。仅从教育资源来说,城市比县城好,县城比乡镇好,因此,课改的实施对乡镇的老师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
秋季学期即将任教高一的百色高中的物理老师李海金说,根据课改的要求,需要引进更先进的仪器,这样课堂教学的容量比现在会更大,用一些旧仪器对教学来说收效不大。但据他了解,建立一个数字化物理实验室要花费20万-40万左右,而政府对这一块的投入不足。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