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陈科成: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里那个为诗疯狂的理科生

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梓瑶

闲暇时阅读诗词佳作

月亮探首坠入8月之井

伯劳鸣唱没带有丝毫不祥

渐渐苏醒的光线

渐渐苏醒的鸟鸣

新鲜的晨光里

上帝开始吃第一只面包

——乡村8月清晨的新鲜    

在这样一个丹桂飘香的8月之初,许多文人骚客的神经末梢被触动,以上诗句,出自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理科生之手。陈科成,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专业2010级本科生,在校期间自创诗社,组织过多次校园诗会活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还经常在官方刊物和民刊上发表诗词佳作,获得过“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征文比赛优秀奖,第四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诗歌类优秀奖等多种奖项,毕业前出版了个人诗集《患有恐高症的砖》。

现在大学里爱诗的人越来越少,创作诗歌的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在校园里被称为‘校园诗人’有些调侃的意味”。可是这位非科班出身,但却有着如此诗情才赋的校园诗人却让大家刮目相看。就像他的一位朋友所说:“连学校的文学系学生都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

作诗年少始 自学亦从容

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创作是从2009年秋天开始的。第一首诗发在《昆仑文苑》(宾阳县刊)上。他的作品多是发在一些民刊里,也有的发在官方刊物上,比如:《山东文学》、《中国诗歌》、《飞天》、《南方文学》等,入过一些选本。在大学短短的四年里,获得如此多的奖项,发表了如此多的诗歌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自小就积累诗歌文化蓄势待发的结果。

读小学时,语文课本里一些要背诵的古诗,读者背着,他就会模仿着写一些诗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幕,他忍不住笑了,“一次我带上纸和笔,到郊外的一条水渠旁,因为那有一个地方水流形成落差,我要把它想象成瀑布!如果玉林有个德天瀑布的话,就可以直接看瀑布了,不用想象。但是,如果没有想象的话又怎么会有诗歌呢?因此要辩证地看问题。”

思乡思故土自古就是很多诗人创作情感的来源。陈科成自小学毕业就离开故乡,过着随父母奔波的生活,异乡、旅途、人生之辛酸。他说他的诗歌里确实有一些对乡土、对故里的思恋,这样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对于自己,我是无法改变命运安排的,但我可以培养安于旅途或异乡的平静处世心态。”这就是陈科成的豁达胸襟。

诗意虽启蒙得早,但他中学时也搁笔了许久,后来他又开始重拾诗笔,渐渐走回了正轨。他回忆:“2009年的秋天,我在宾阳中学开始与诗歌同行、热恋。高考结束后,在家里看了很多关于诗歌的书籍,苦练诗艺。之后来到玉林师范学院,也一直坚持着读诗、写诗——用心体验生活,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