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
21张草图描绘瑶村新画卷
被誉为“世界瑶都”的金秀,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几乎占全县人口的1/4。出路在哪里?
2007年10月8日,赵文强被任命为县扶贫办主任。自此,帮贫扶困,既是工作,更是信仰。
高山云雾出好茶。赵文强调研得知,石崖茶的收购价格是普通绿茶的3倍,一亩茶年收入超过5000元。不过,石崖茶扶贫前景虽好,却面临大面积推广的资金难题。
为破解难题,争取政策支持,赵文强走遍了大瑶山里的21个贫困村,亲手绘出21幅精确的贫困村地图,并将调研成果做成幻灯片,几次三番到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金秀石崖茶种植项目入选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21个村也被列为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村。
“不要逼群众做不愿做的事,积极性高的则大力扶持,做出样子,以点带面促进全面发展。”对于扶贫工作,赵文强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三角乡甲江村就是这样一个扶贫典型。
扶贫产业到哪,基础设施就要跟到哪。为估算从甲江村古少屯到茶叶基地的距离,赵文强每走100步便折一根小树枝放在兜里,一步大约75厘米。
一路下来,他兜里装了400多根小树枝,3.5公里长的茶叶基地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测出来的。
得知扶贫办准备在甲江村打造石崖茶种植基地,村民争相拿出山地来争取这个项目。从发动到种植,建成280亩的古少屯石崖茶基地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2013年,甲江村种植石崖茶983亩。同时,县扶贫办还扶持甲江村修通了往3个自然屯和两个石崖茶基地的路。如今,一条条蜿蜒的盘山路正将甲江村引上致富“快车道”。
甲江村的变化,是赵文强扶贫工作的缩影。
自担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他利用大瑶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先后建成绿茶、石崖茶、香芋、水果、中草药五个特色产业基地,全县贫困人口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扶贫路则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
2009年,赵文强被评为“全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